昌都地區山高谷深,雖江河縱橫,但很多居住在高地的群眾只能對著山下的河水“望洋興嘆”,長期以來,西藏自治區很多農牧民群眾吃水非常困難。洛松澤郎家的變化是西藏自治區著力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的一個縮影。
在中央的關懷和大力支持下,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了“讓群眾喝上干凈的水”這一高度關注民生的重要舉措,西藏自治區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設自啟動以來,國家已累計投資8.3826億元,解決了114.1萬人的飲水問題。據統計,“十五”期間,國家在西藏自治區累計投資4.4404億元,在西藏建成各類飲水工程4525處,解決了58萬人和556萬頭(只、匹)牲畜飲水困難問題。其中管道飲水工程2033處,保暖水井1181眼,光伏井25眼,家庭手壓井1286眼。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遍布西藏每一個縣(區)。
為支持西藏自治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7年國家安排西藏自治區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資金1.931億元,計劃解決25.813萬人的飲水問題。根據國家投資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安排,在“十一五”末,西藏自治區將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實現飲水安全的目標。
西藏自治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實施后,項目區內農牧民群眾擺脫了祖祖輩輩飲用不干凈水的狀況,地方疾病明顯減少,身體素質明顯提高,不少群眾擺脫了繁重的背水勞動,解放了生產力,生存、生活條件從根本上得到了改善,村鎮面貌煥然一新。記者在昌都地區采訪時,群眾說:“‘上甘嶺’上聽泉聲,這泉聲是我們唱給黨和政府的歌聲,歌聲表達的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民心工程,滋潤著我們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