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本】臺創園:編織現代農業智慧之網
今年,錫山區正式建成了2個現代農業智能管理項目,分別是無錫高精科技農業有限公司承擔的蝴蝶蘭工廠化育苗和設施栽培生產監控系統與技術集成建設項目、無錫市太湖米業有限公司承擔的太湖水稻示范園水稻智能浸種催芽和育秧系統的應用與示范項目。這2個項目,無一例外都來自于地處錫山區的臺灣農民創業園。
蝴蝶蘭工廠化育苗和設施栽培生產監控系統與技術集成建設項目,主要包括智能監控軟件、決策軟件和手機短信息收發軟件等3項。大棚內安裝有溫濕度傳感器、生長基質傳感器、攝像頭等硬件設施,通過遠程物聯網監控,實現溫度、濕度、光照、生長機制營養狀況等生物環境系統多樣信息的協同感知和實時檢測。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即便人不在大棚,也能隨時看到大棚內花苗的情況,還可以了解溫度、濕度等指標。視頻監測系統通過對視頻圖像監測,對接遠程專家指揮系統,專家可實時在線查看大棚植株的長勢及病蟲害情況,進行遠程診斷決策。并把信息通過各種渠道發送給用戶。
該項目目前在臺創園的示范基地占地16912平米,基地內還實現了蝴蝶蘭設施栽培環境溫度和濕度的自動化調控。通過安裝溫濕度調控感知節點,溫度達到26℃時,溫室自動開啟循環風機;溫度達到28℃時,溫室自動開啟水簾,從而達到溫濕度環境的自動化調控。
太湖水稻示范園水稻智能浸種催芽和育秧系統的應用與示范項目則引進了水稻浸種催芽智能監控系統和智能育秧系統2項。浸種催芽智能監控系統是指水稻浸種育秧管理的遠程化、自動化;智能育秧系統則通過遠程智能化便能控制相關機電設備,實現系統在整個浸種催芽育秧過程中對水位與浸種催芽溫度的調控。與蝴蝶蘭項目一樣,水稻項目同樣也建有可對浸種催芽室與育秧點進行24小時不間斷監控的視頻監控系統,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視頻監控登錄網頁實時查看現場情況,也可以和農業專家進行遠程會診及遠程培訓。同時,系統能夠了解到固定一段時間內的浸種育秧的情況,視頻數據經過壓縮存儲,可作為種植歷史資料保留備份,并作為種植技術改進與提升研究的基礎數據。
通過調節浸種催芽育秧的水量溫度,使得園區水稻育秧種子的出芽率從85%提高到95%以上,并保障了出芽100%的一致性,節約了種子成本。該系統不僅可以提前育苗時間,而且明顯提高了秧苗素質,使得苗齊、根壯。同時,該系統實現了生產管理的遠程化、自動化及精準化,提高了單位時間的生產效率及單位面積的投入產出率。
這兩個項目,并不是無錫臺創園“物聯化”進程中的個例。在原有智能農業服務平臺上,臺創園建立了由運營、維護、管理平臺和公共基礎平臺組成的智能化云計算平臺,該平臺依托臺創園搭建的病蟲害數據庫、生理指標數據庫、水體環境數據庫、土壤環境數據庫、空氣環境數據庫對前端感知的數據進行匯總處理,對設施化作物所處環境作出數據化分析。農技人員不用到達現場就可對作物生長狀態、環境狀態等進行遠程智能監控。平臺還向現場生產者和離線管理者的移動終端發送實時檢測預報。對于含氧量過低、溫度過高等影響作物生長的緊急情況,平臺不僅能及時發出進行預警,還可遠程控制增氧器等設備,化解險情。
智能農業服務平臺的搭建加快了臺創園農業物聯網技術集成與綜合應用項目在農業領域的立體化應用。目前,臺創園內的水稻、花卉、水果、蔬菜、中草藥種植等都已先后實現“物聯化”。據介紹,農業物聯網技術不僅大幅降低了密集型農業的勞動力,還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以設施化作物種植為例,由于物聯網的投入使用,減少了人員成本約50%,提高總體經濟效益約10%。臺創園內三陽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大棚內高精度環境控制,種植出來的高品質青菜,每公斤售價達30—50元,遠高于每公斤6元左右的普通青菜。新數據顯示,臺創園內的生物育種和引繁馴化、中草藥產業化種植、高檔花卉、特色果蔬、功能大米等,畝均產出分別達到300萬元、100萬元、30萬元、5萬元和1萬元,營銷總額突破8億元,帶動9000余農戶,累計增加農民收入近千萬元。
商報記者/浦清蓮
【全景】智慧農業:為農業滴灌“智慧基因”
當前,無錫已率先進入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階段,并正在加快建設具有無錫特色的生態智慧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步伐。利用城市云計算,無錫市正有效整合完善現有農業信息化資源,建立農業數據。打造“12316”三農熱線、微博、微信、手機App四大服務手段,為涉農人員提供生產和管理咨詢,提高農業產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時,圍繞水產、果品、蔬菜、花卉、茶葉等領域進一步開展農業物聯網示范點建設,探索按照“政府扶持、院所支撐、企業主體、農戶得益”的可持續運營管理機制,加快無錫市農業物聯網的產業化發展速度。
農業物聯網的規?;瘧谜淖冎鴤鹘y的農業生產方式:坐在控制室里,與水稻“對話”,了解水稻的長勢;通過電腦數據分析,及時了解水稻生長所需要的肥料;輕點按鈕,就能對稻田進行灌溉……位于錫山區的臺灣農民創業園與中科院、復旦大學等合作探索物聯網應用于農業之路,建立了2000畝太湖水稻示范園智能化管理系統,該系統具備節水灌溉功能、實時監測功能、遠程操控工程和數據采集功能等四大功能,通過布置在田間的各種傳感器及低壓管道輸水灌溉系統,能使整個太湖水稻園在節水、節電、節肥和減少人力成本等方面畝均綜合生產成本降低30%左右,增加畝均產量15%左右。
[相關鏈接]
何為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除了精準感知、控制與決策管理外,從廣泛意義上講,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閑旅游、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來源:無錫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