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堡排澇工程
在浙江省委作出“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重大決策后,杭州一直以堅不可摧的決心推行。治污水,杭州已經告別了垃圾河、黑臭河;排澇水,通過治理,城市排澇能力增強,尤其是城西水澇改善明顯,初步經受住考驗;防洪水、保供水、抓節水,杭州也都交出了一份答卷。
防洪水
三堡南排,讓運河水位不再高
為提高全市防洪減災能力,杭州市制定《杭州市防洪水保飲水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
2014年來,杭州的“千塘加固”工程積極推進,已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63座,其中53座通過完工驗收;完成山塘整治362座。
“六江固堤”工程也在快馬加鞭,實施錢塘江治理工程、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余杭段)、標準堤塘建設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強排入海”工程齊頭并進。截至今年9月底,新建、擴建了10座大中型排澇泵站,錢塘江北岸已建成三堡南排工程、七堡排澇泵站、白茅湖泵站、四五排灌站、大刀沙反向泵站,錢塘江南岸建成了蕭山錢江樞紐、四工段閘站、順壩排澇泵站、濱江區華家排灌站、江三排灌站,新增入海強排能力512立方米/秒,接近此前60多年的總和,顯著提升了杭州市的防洪排澇能力。新增能力約占全省新增入海強排能力的2/3,處于絕對領先位置。
其中,三堡南排工程運行以來已累計排水約700小時,排水約1.6億立方米,在今年太湖流域持續高水位中發揮了顯著的功效,同時有效控制了杭州市區運河水位。
三堡南排工程、錢江樞紐、華家排灌站、大刀沙泵站、白茅湖等強排工程的同時,都因地制宜增加了配水功能,合計新增配水流量92m3/s,使得杭州城區配水能力達到247m3/s,相當于每天將兩庫清澈的西湖水注入杭州主城區和蕭山平原的河網。
保供水
杭州市民將喝上優質原水
杭州以城市引調水、備用水源、供水水廠飲用凈水改造工程和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為重點,實施“開源”、“引調”、“提升”等三類工程建設,提高城鄉“保飲水”能力。
閑林水庫建成投入運行,使杭州城區備水能力從1.5天提高到8天。千島湖配水工程建成后,閑林水庫將作為“中轉站”向杭州市城區及周邊城市供應優質原水。
蕭山湘湖應急備用水源擴建工程目前也已經建成,新增水域面積2.8平方公里,應急備用供水容積增加到840萬立方米,從根本上改變蕭山區供水水源單一的狀況。
千島湖配水工程也快馬加鞭。工程建成后,杭州將形成千島湖、錢塘江、東苕溪多水源供水保障格局,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根本上提高城市及沿線區域群眾的供水安全和飲水品質。
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3年計劃提升30.7萬人,目前已完成31.45萬人,占計劃的102%,完成投資4.41億元,其中市級財政補助資金1.04億元。
抓節水
高耗水高污染企業,關停并轉遷
杭州看似水系發達,實則長期存在著水質性兼水源性缺水的問題。
“五水共治”不斷健全節水法規和管理體系,全面落實城市節水管理工作,實施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不斷優化“滲水”、“蓄水”、“用水”三個環節,使杭州節水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繼續保持了“國家節水型城市”榮譽稱號。
杭州完成了節水管理辦法的修訂,包括城市供水價格實行政府定價,居民用水實行階梯式水價,非居民用水實行超計劃累進加價制。杭州還對高耗水高污染企業堅持采取關、停、并、轉、遷舉措,特別在2014年,完成重點行業整治479家,淘汰落后產能涉及企業522家。杭州自備井用水管理開采水資源費全額收繳,對自備井用水管理采取限量開采、逐年遞減的辦法。目前,杭州地下水連年出現滿溢現象。對特種行業(洗浴、洗車、高爾夫球場等)用水計量收費率已達到100%。
2016年,主城區全面完成供水“一戶一表”改造工作,居民家庭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單位計劃用水覆蓋面達到了95.81%。
下城區燈塔豪園小區作為2015年創建的省級節水型小區,其新修建的雨水空調冷凝水回收再利用系統是亮點之一,初步估算一年可以節水800噸。
10月下旬至11月,省統計局民生民意調查中心將通過電話進行五水共治公眾滿意度調查。如果您接到省統計局0571-12340這個電話,請不要拒絕。市民回答內容保密。電話號碼即使在省、市統計局的調查系統中都不會顯示。 來源: 浙江在線-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