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種的50畝打瓜,單產達到了150公斤,如果按訂單收購價每公斤7.7元計算,今年收入可以達到5萬元,比去年多收入1萬多元。這都是采用滴灌栽培技術帶來的效益”。10月9日,奇臺縣東灣鎮大泉村農民馬萬新美滋滋地說。
今年,奇臺縣東灣鎮大泉村40%的農作物均推廣了節水技術,僅打瓜的單產就提高了80公斤。馬萬新告訴筆者,過去總以為大水漫灌農作物就能豐收,現在看來不是這個理。僅大泉村今年推廣的1500畝打瓜加壓滴灌,不僅節約了水、減少了成本,畝產也由兩年前的80公斤左右,提高到現在的160公斤。
近年來,奇臺縣根據地下水嚴重短缺的實際,提出了開源、節流并舉的農業用水方針,并根據地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制訂了合理的開發計劃。3年來,該縣在水利建設上的投資達3.9億元以上,占整個“三農”投資的60%。興建防滲渠道200多公里,完成小農水工程200項,推廣小麥、打瓜、番茄、甜菜和林果業節水技術面積達20多萬畝。節水技術的推廣不僅使農作物的成本較以往有了明顯下降,還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增加了農民收入。
奇臺縣坎兒孜鄉東一村村民李玉花,去年天旱,她家種了20畝滴灌打瓜,畝產達到130公斤,僅節水一項他就省了2000多元的水費。嘗到甜頭的她今年春天投入5000多元,配套了水泵、過濾器、施肥罐、PVC管道,50畝打瓜實施了加壓滴灌,畝產量達到180公斤左右。她對筆者說:“以前,一畝打瓜最高只有100公斤產量。今年,用上了加壓滴灌,畝產提高一倍,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據了解,今年,奇臺縣實施了2萬畝滴灌打瓜,平均單產達到了160公斤,比過去平均提高了70公斤,同時1萬畝地滴灌打瓜每年節水20多萬立方米,節約各種成本費用100萬元左右,農牧民人均增加收入150元。
奇臺縣農業局副局長俞存正介紹說,膜下滴灌打瓜成功地解決了完全不淹水、不用水田種植打瓜這一難題,建立了利用膜下滴灌技術、土壤改良技術、機械化耕作技術種植打瓜的一套全新耕作模式,許多因水不夠豐沛而無法種植打瓜的地區可能變為打瓜產區,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
今年,奇臺縣東灣鎮大泉村40%的農作物均推廣了節水技術,僅打瓜的單產就提高了80公斤。馬萬新告訴筆者,過去總以為大水漫灌農作物就能豐收,現在看來不是這個理。僅大泉村今年推廣的1500畝打瓜加壓滴灌,不僅節約了水、減少了成本,畝產也由兩年前的80公斤左右,提高到現在的160公斤。
近年來,奇臺縣根據地下水嚴重短缺的實際,提出了開源、節流并舉的農業用水方針,并根據地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制訂了合理的開發計劃。3年來,該縣在水利建設上的投資達3.9億元以上,占整個“三農”投資的60%。興建防滲渠道200多公里,完成小農水工程200項,推廣小麥、打瓜、番茄、甜菜和林果業節水技術面積達20多萬畝。節水技術的推廣不僅使農作物的成本較以往有了明顯下降,還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增加了農民收入。
奇臺縣坎兒孜鄉東一村村民李玉花,去年天旱,她家種了20畝滴灌打瓜,畝產達到130公斤,僅節水一項他就省了2000多元的水費。嘗到甜頭的她今年春天投入5000多元,配套了水泵、過濾器、施肥罐、PVC管道,50畝打瓜實施了加壓滴灌,畝產量達到180公斤左右。她對筆者說:“以前,一畝打瓜最高只有100公斤產量。今年,用上了加壓滴灌,畝產提高一倍,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據了解,今年,奇臺縣實施了2萬畝滴灌打瓜,平均單產達到了160公斤,比過去平均提高了70公斤,同時1萬畝地滴灌打瓜每年節水20多萬立方米,節約各種成本費用100萬元左右,農牧民人均增加收入150元。
奇臺縣農業局副局長俞存正介紹說,膜下滴灌打瓜成功地解決了完全不淹水、不用水田種植打瓜這一難題,建立了利用膜下滴灌技術、土壤改良技術、機械化耕作技術種植打瓜的一套全新耕作模式,許多因水不夠豐沛而無法種植打瓜的地區可能變為打瓜產區,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