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宗縣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作為整治農村生態環境,改善民生,促進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實事抓緊抓實。
近年來,師宗縣共建成農村供水工程33029件,解決供水人口36.9萬人,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達29.4萬人,供水入戶人口達23.6萬人。
該縣緊扣“興水強縣”戰略,按照“確立新觀念、爭取新項目、創建新機制、塑造新形象、謀求新發展”的“五新”興水思路,加強水源工程、水庫出險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素有“干龍慶”的龍慶鄉,有好山沒好水,是全縣唯一一個無一座水庫的鄉鎮,全鄉60%以上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依靠小水窖收集雨水。吃水成了干部群眾心頭的大事。經過充分考察和論證,決定實施萬人飲水工程,投資近2000萬元,從彩云鎮法宜村建泵站提水至上補勒村調節水池,通過兩條主管線輸水至各項目村寨,解決了全鄉9個村委會43個村民小組1.5萬余人和0.5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問題。群眾告別了“十里八里挑一擔,全家老少喝三天”的歷史。“終于不用挑水,真是太高興了,以前我們要翻幾座山頭到3里外的地方挑水,遇到雨雪天氣,吃水就非常困難了”。龍慶鄉山黑坡村的張大爺能在自家門口看到嘩嘩的泉水流出來,幸福地說道。
五龍鄉投資570余萬元實施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新建1000立方米的調水池,解決了板江、路稠、狗街、水寨、紅蚌、圭車、弄臺、南巖、三合營等9個村寨1.1萬人的集中供水問題。將是全縣首家建有自來水廠的鄉鎮。同時,該鄉為防止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對水源的污染,著力實施“鄉村清潔”工程和“一水兩污”工程建設,投資300余萬元建設垃圾房102座,購買1輛大型壓縮垃圾車及1輛中型清掃車,正規劃建設日處理15噸的垃圾場一座和日處理4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站一座。
該縣著力加大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投入,把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納入“一事一議”,嚴格按“一事一議”的規定和程序實施農村飲水工程建設。采取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資方式,廣泛籌措資金,形成政府扶持、政策引導、社會融資、農民投工投勞的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機制,并大膽探索利用民間投資進行飲水工程建設投入新機制,讓民間資本在治水興水領域發揮作用。同時,緊扣脫貧攻堅工程,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整合項目資金,優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建設點的飲水工程,保障搬遷群眾能用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 來源:光明網
近年來,師宗縣共建成農村供水工程33029件,解決供水人口36.9萬人,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達29.4萬人,供水入戶人口達23.6萬人。
該縣緊扣“興水強縣”戰略,按照“確立新觀念、爭取新項目、創建新機制、塑造新形象、謀求新發展”的“五新”興水思路,加強水源工程、水庫出險加固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素有“干龍慶”的龍慶鄉,有好山沒好水,是全縣唯一一個無一座水庫的鄉鎮,全鄉60%以上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依靠小水窖收集雨水。吃水成了干部群眾心頭的大事。經過充分考察和論證,決定實施萬人飲水工程,投資近2000萬元,從彩云鎮法宜村建泵站提水至上補勒村調節水池,通過兩條主管線輸水至各項目村寨,解決了全鄉9個村委會43個村民小組1.5萬余人和0.5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問題。群眾告別了“十里八里挑一擔,全家老少喝三天”的歷史。“終于不用挑水,真是太高興了,以前我們要翻幾座山頭到3里外的地方挑水,遇到雨雪天氣,吃水就非常困難了”。龍慶鄉山黑坡村的張大爺能在自家門口看到嘩嘩的泉水流出來,幸福地說道。
五龍鄉投資570余萬元實施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新建1000立方米的調水池,解決了板江、路稠、狗街、水寨、紅蚌、圭車、弄臺、南巖、三合營等9個村寨1.1萬人的集中供水問題。將是全縣首家建有自來水廠的鄉鎮。同時,該鄉為防止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對水源的污染,著力實施“鄉村清潔”工程和“一水兩污”工程建設,投資300余萬元建設垃圾房102座,購買1輛大型壓縮垃圾車及1輛中型清掃車,正規劃建設日處理15噸的垃圾場一座和日處理4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站一座。
該縣著力加大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投入,把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納入“一事一議”,嚴格按“一事一議”的規定和程序實施農村飲水工程建設。采取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資方式,廣泛籌措資金,形成政府扶持、政策引導、社會融資、農民投工投勞的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機制,并大膽探索利用民間投資進行飲水工程建設投入新機制,讓民間資本在治水興水領域發揮作用。同時,緊扣脫貧攻堅工程,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整合項目資金,優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建設點的飲水工程,保障搬遷群眾能用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