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地處長江口,各縣市區的飲用水卻并非都來自長江,在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區域供水工程收官,終于實現760萬江海兒女共飲一江水。在這之后,市政府不敢有絲毫懈怠,馬不停蹄的新建水廠,提升水質,建設應急水源,充分保障飲用水的安全和品質。
剛剛過去的夏天,南通經歷了歷年少有的連續高溫天,用水量也跟著不斷刷新,8月底,最高日供水量達到146.9萬立方米。崇海水廠二期5萬立方米的清水池在高峰供水前投入使用,增加了20萬立方米的轉供水能力,有效緩解了今年夏天的供水壓力。
崇海水廠作為重點民生工程,總投資規模超過10億元,在布局上與狼山水廠和洪港水廠形成一個三角形,互為備用水源。今年年底,隨著崇海二期的投產,市區供水規模將達到200萬立方米每天。
供水這五年:多道防線守護 地表應急水源建設扎實推進
位于開發區老洪港風景區的南通市應急水源項目占地1725畝,分為云湖和星湖兩個備用水庫,可以保證我市市區、啟東、海門、如東等地5至7天的應急供水需求。
加上已建成的130萬立方米海門水廠應急水源地,如皋長青河水庫15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我市應急水源庫容將達到440萬立方米。
供水這五年:打造優質水時代 南通深度處理水質優于國標
2015年5月,洪港水廠深度處理工程正式啟動,除了傳統過濾工藝,項目還設立了1座生物活性炭濾池,活性炭的厚度將達到2米。新建的崇海水廠在原有傳統過濾工藝中增加了一道臭氧活性炭過濾工藝,經過臭氧處理和活性炭吸附兩道工序后,出廠自來水的濁度接近0.06NTU,優于國家要求的0.1NTU。 來源:江海明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