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底,省水務集團投入4000萬元建設的商南第二水廠運行后,全縣日供水就可達3萬立方米,加上即將開工建設的1000萬立方米容量的水庫,就可滿足全縣12萬人供水,全縣城及周邊的村民都將用上自來水。”9月9日,商南縣供水公司總經理張錦輝對記者說。
近兩年來,省水務集團相繼與富縣、寧強、子長等25個縣市政府簽訂了供水合作協議,投資管網建設100余公里,日供水規模達到30萬噸,解決了200余萬人的用水需求。省水務集團執行董事、總經理王瑜說:“集團需要統籌解決全省84個縣城的供水,到今年底將力爭完成60個縣級供水目標任務。”
據悉,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全省84個縣城有77個缺水,其中14個嚴重缺水。還有34個縣城無備用水源,一旦遇到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用水將陷入困境。除此之外,陜西縣城供水管網,大多建于上世紀90年代,甚至六七十年代。供水管網生銹老化,嚴重影響了供水質量。
按照我省城鎮供水2020年發展規劃,縣城供水總投資需100億元,但當前每年縣城供水投資還不足3億元,可謂杯水車薪。為此,我省整合相關資金,每年向集團注資2億元,通過實施清產、確權和劃轉,推進供水資產市場化,盤活水利資產,提升縣級供水能力,并將集團供水市場化列入全省首批“PPP”示范項目。
2014年9月14日,富縣率先牽手省水務集團,標志著省水務集團水務市場化運作拉開帷幕。
“縣城有兩個水源地,理論上日可供水1萬噸,但由于管網老舊、水壓不穩等問題,每天只能供水3000噸,而縣城實際需求為6000噸,缺口達到50%”,富縣供水公司總經理袁曉健感慨地說,“如果沒有省水務集團投資近9000萬元,要解決縣城供水問題,無疑是癡人說夢。長期解決不了的‘老大難’,結果幾個月就解決了。”
2015年11月20日,漢陰縣洞河水庫成功截流,大壩主體正式開工建設。省水務集團按照“土地增值變資金”的思路,以項目所在縣配套地塊抵押與興業銀行簽約,為項目籌措資金1億元,保障了工程順利推進,開創了我省以市場化手段促進公益性水源項目融資、建設和管理的新路徑。
不僅如此,省水務集團還為子長紅石峁,韓城小米川、侯家峪等一批全省重點水源、供水項目融資15億元,使11個因資金匱乏而擱置幾十年的水庫項目得以開工,極大地提高了縣城用水保障。
修水庫、建水廠、鋪管網,只是解決了群眾有水喝的問題,但要實現“喝好水”,還需更加努力。
地處渭北旱塬的富平縣,大部分地區地下水鹽、氟含量超標,鹽堿地、氟斑牙現象普遍。為此,省水務集團邀請專家對水質“把脈會診”,采用“超濾反滲透”技術,最終解決了水質問題。集團還組織專家對全省水質進行分析研究,根據不同水質,分類處理,讓眾多老百姓喝上了直飲的放心水。
合陽縣供水公司,是典型的城鄉一體化供水企業,主要承擔縣城及沿途三鎮15萬余人的供水任務。其中申都供水工程機電水泵設備老化嚴重,僅去年就爆管6次,致15萬多名群眾常常陷入水荒。省水務集團通過搶修管道、啟用自備井、組織廠家調配設備等,徹底解決了合陽縣的“水危機”。
據了解,近年來省水務集團還啟動了凈水設施升級改造、供水管網改造、新建水源、水質監測檢測能力建設、信息化工程建設等多項工程措施,全面改善縣城供水水質,讓廣大群眾喝上干凈放心的自來水。 來源: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