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yk2w"></ul>
    <ul id="oyk2w"><tbody id="oyk2w"></tbody></ul>
  • <strike id="oyk2w"><s id="oyk2w"></s></strike>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農業物聯網如何“接地氣”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9-06  瀏覽次數:497

    “智慧農業”讓科學種田變簡單

    日前,在合肥市大圩鎮的默克爾莊園的葡萄采摘園內,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掛滿枝頭,前來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記者走進一個葡萄大棚,發現一些葡萄樹的根莖葉上掛著各種形狀的傳感設備,棚外還懸掛著一些信號接收器。該莊園負責人董平告訴記者,葡萄園通過在農作物植株上加裝傳感器,實時采集植物的光照、溫度、濕度等各種生長信息,通過后臺的數據庫傳導到手機上,及時掌握植物的生長情況和健康狀況。 “哪塊地缺水,哪塊地缺肥,打開手機就能一目了然,還可以通過手機直接控制澆水施肥。 ”

    “物聯網農業就是要打造‘傻瓜農業’,沒有經驗也能種田,甚至可以達到一個人看管幾百個大棚,千畝農田無人值守的情況。”安徽朗坤物聯網公司董事長徐珍玉說,農業物聯網利用現代信息科技,將動植物的生命信息及氣象、土壤的信息采集后,再通過大數據的運算后給動植物開出水、肥、藥的合理使用處方,徹底改變了過去靠天收、靠經驗種田的種植理念,不僅顯著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也可以對產品的質量進行規范。

    在位于懷遠縣的安徽農墾集團龍亢農場,記者看到一排排四五米高的白色柱子支起黑色高清攝像頭沿著田埂縱橫排列,對核心區進行實時監測。作為農業部確定的大田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區,該農場與中科院智能研究所合作,在3000畝示范區土地上初步建成了由遠程視頻監控、大田數據采集、農機作業監管、“我的農場”、“莊稼醫院”、“網上供銷社”等6大物聯網應用系統。

    “除了可以指導農民減施肥料、精準施肥,物聯網還解決了規模經營的管理難題。”安徽龍亢農場副場長楊永華介紹,不少農場主曾感嘆農機手操作質量難以控制,播種施肥中經常出現漏播重播問題,現在給機械裝上GPS軌跡定位就可解決這一難題。農場還可以利用物聯網及早監測、預測一些病蟲害,如果發現不認識的雜草,還可以通過“莊稼醫院”與專家進行互動。

    自2012年被列入國家物聯網試驗區后,目前我省300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開展了農業物聯網建設應用,物聯網技術主要應用在農作物“四情”大田監測、農業精細化種植管理、畜禽和水產養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方面。
         “昂貴成本”制約先進技術“落地”

    農業物聯網技術給傳統農業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仿佛美好前景近在眼前。但采訪中,記者發現,一個“貴”字讓普通農戶大呼“用不起”,阻礙了“智慧農業”真正落地生根。

    “一臺主要設備就要上百萬元。 ”楊永華認為,建設維護成本高、對人才需求高,是制約物聯網技術推廣的主要原因。楊永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龍亢農場現有的物聯網設備為例,一年的維護成本近百萬元。像日光溫室實現全自動化,設備定期的保養、維護、檢測全部需要費用。機房必須配備恒溫控制系統,在天氣溫度超過35℃,機房就要停止工作。 “觀測的數據是一個小時一張圖,都儲存在數據庫中。今年截至目前僅流量通信費用就花去20多萬元。 ”

    除此之外,由于地塊生產條件不同、生產作物不同,農業急需既懂農業又懂軟件設計的高端人才,又要聘請一批學歷在本科以上的管理使用人才,還要建立一支能夠修理設備的維護隊伍。“必須要一定的薪資水平,才能引來‘鳳凰’。”楊永華說。

    同時,農業規模化程度不夠及農業科技的相對落后,都阻礙了智慧農業的落地。徐珍玉認為,只有當種植面積達到適度規模,才適宜應用物聯網技術,然而當前農業規模化不足,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成本問題。而國內農業物聯網技術水平及設備相對落后,也是智慧農業設備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原因。相信未來隨著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以及國內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再加上應用范圍的擴大,設備成本的價格也會逐步降下來,慢慢就可以惠及廣大農民。

    安徽喜洋洋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宜坤直言,物聯網大田應用條件尚不成熟,“精細化農業對小環境要求高,有相對獨立的環境,且產品附加值高,屬于高投入高產出,比如一個花卉育種大棚,一年就能收回成本。而大田種植環境相對敞開,環境因素復雜,而且成本投入大,產出低,很難收回成本。 ”他建議目前的物聯網技術應主要針對設施農業、水產養殖、畜牧業等精細化農業進行推廣,等待成本降低后,再逐步向大田過渡。
         降低成本為物聯網推廣“鋪路”

    在龍亢農場的帶動下,懷遠縣徐圩鄉、龍亢鎮等地也出現了流轉大戶自發建設物聯網。“隨著土壤問題加劇,人們對糧食品質要求的提高,科學種田迫在眉睫,物聯網使用前景仍然廣闊。 ”楊永華認為,物聯網落地,還需大力倡導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鼓勵更多流轉大戶科學種田、技術種田。另一方面,楊永華一直期待著物聯網進口設備能夠國產化,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物聯網的建造使用成本。

    除規模經營外,嘗試各種金融服務對于攤薄“智慧農業”的成本也有裨益。徐珍玉介紹,朗坤物聯網公司在安徽和縣的40萬畝蔬菜基地上,嘗試推出了金融租賃,即把物聯網設備一次性免費提供給農民使用,農民可以用8至10年時間分期繳納設備費用。“農民是資金風險承受能力最弱的群體,在看不到未來預期收益的前提下,不愿意也沒有能力進行智慧農業的前期投入。朗坤則采用由企業跟農民共擔風險、共享后期收益的金融租賃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推廣了智慧農業技術的應用。 ”

    朗坤主導運營的物聯網小鎮最核心的一項工作,是對農民進行知識和技術培訓,并定期召開創業沙龍。此外,朗坤還計劃將返鄉大學生及進城務工的創業青年作為培養對象,在學校開設青年農場主班、青年農業創業班等。“我們希望盡快培養一批能夠適應智慧農業的新型農人,從而解決物聯網推廣中的人才難題。 ”徐珍玉表示。    來源: 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卡蜜|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91在线老王精品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三人毛片|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小|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尤物|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青青青国产依人精品视频|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日韩美女18网站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国产精品jizz视频| 久久久九九有精品国产|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 99aiav国产精品视频| 九九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23页|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 12345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精品*5在热|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