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嘩嘩”的水聲在田邊響起,而田與田之間不見往常流水潺潺的“毛細溝”,可以看到的是田頭每二三爿田就有一個水泥砌成像盒子一樣的控制設施,一擰開水龍頭,“水泥盒子”涌出汩汩水流,灌溉農田。前天,在大橋鎮云東村村委會旁農田間就是這樣一副景象,正是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給農田灌溉帶來的新變化。
“這就是村里最新建造的低壓管道灌溉灌區,打水省力又省水,農戶很喜歡。”大橋鎮云東村村委會主任張亞祥介紹。低壓管道灌渠管網都在地下,看不見,一開始一些農戶持觀望態度,2014年村里先建了4個低壓管道灌溉點,結果農戶的反映都很好,之后就開始整村推進低壓管道灌渠建設,到去年底,全村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已新建泵站21座,受益面積6024畝。
“u型灌渠管控面積大,放水員一放水就要灌溉幾百爿田,低壓管道一個水龍頭管二三爿田,農民自己根據需要放水,水滿了直接關停,不僅方便,而且省水,想想水要流經幾百爿田跟二三爿田之間,就相差了多少水量!”一村民向記者描述了低壓管道灌溉的好處。
一組數據也驗證了低壓管道灌溉的高效節水。區水利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般農田土渠道改成u型渠道每年每畝能節水80立方米;改成低壓管道灌渠每年每畝能節水150至180立方米;改成高噴滴設施灌溉每年每畝能節水260至300立方米。”
對于村里來說,盡管低壓管道灌渠投入成本要高,但后續運行、維護費用要少很多。張亞祥粗粗地算了筆賬:新建的泵站配備變頻控制設施,實現機埠自動化,無需人工打開,機埠放水員的人工也減少了;每年灌渠的維護費也少了;另外,每畝田的打水錢也從原先每年35元降到今年的25元左右,水費、渠道、人工三樣每年全村至少減輕了20萬元灌渠運行和維護費用。
“u型灌渠浪費大,噴滴灌針對性強,農戶種植作物變化不方便,我們就想著嘗試建低壓管道。”區水利局副局長沈立說,該局采用自來水管材質的管道,覆土七八十厘米,確保工程質量。如今大橋鎮的胥山、花園、倪家浜、焦山村等都在建設低壓管道灌渠。
低壓管道灌渠已成為小農水重點縣建設中的一項主要建設內容。自2014年,南湖區成功列入中央財政第六批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全區計劃用三年時間改善農田水利設施,通過新建改造渠道、小型灌溉泵站,新建排澇泵站、高效節水設施等,促進農業穩產高產。到今年年底,全區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將惠及全區5萬農田。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