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我區將以夯實農田水利基礎為目標,以強化農業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益為核心,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983萬畝、渠道2640公里,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7。
長期以來,我區農牧業發展水平不高,用水方式較粗放,農業用水占到經濟社會用水總量的95%以上。為確保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我區在“十二五”時期大規模推進農業高效節水建設。
五年來,我區共完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270.4億元,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72萬畝,截至2015年底,累計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072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48提高到0.52。
我區高度重視農業節水技術創新,從2012年起,自治區財政每年安排3000萬元資金,專門用于扶持農業節水技術創新。近年來共安排節水示范項目70余個,在南疆重點示范標準化規范化滴灌工程及專業化灌溉服務公司管理模式;在北疆主要進行先進節水技術示范,包括節能型低壓小流量滴灌技術、自動化滴灌系統及牧草淺埋滴灌技術、糧食作物滴灌技術等,覆蓋27個縣市、種植面積近10萬畝。
安排節水灌溉新技術研發項目39個,先后支持“產學研一體”研發團隊,研發出國內領先的低壓小流量滴灌系統、“水肥氣熱”一體化增產技術、離子導入導出技術、地表水全流域統調管理系統,在新疆水科院建立了滴灌產品研發檢測平臺。
安排節水實驗項目24個,建成實驗站9個,分布在葉爾羌河流域、阿克蘇地區、阿勒泰、伊犁等南北疆地區,為實施“三條紅線”等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據。
“十三五”期間,我區將繼續開展不同作物微灌需水規律與水肥優化管理技術研究;開發節能型微灌技術、智能化微灌技術、劣質水利用微灌技術和產品;根據不同地區具體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因地制宜發展適合當地特點的節水農業模式。 來源:中國網-中國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