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綠地一角
俯瞰鹿鳴公園:寬窄不一的綠地、裸露的紅砂巖、蔥郁的植被以及棧道、浮橋、樓閣……這就是一處都市中央的“大自然”。走進這座有著自然野趣、休閑情趣,又有著現代氣息的公園,花草芬芳、昆蟲嘶鳴,白鷺翩躚而過,每走幾步都能體會到公園設計和建設上的“暗藏玄機”和巧妙之處。
“鹿鳴公園在建時就納入了‘海綿城市’的理念,效果也很明顯,這里的綠地、道路、坑塘等在適應環境變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達到吸水、蓄水、滲水和凈水的功能。”鹿鳴公園項目建設相關負責人介紹,鹿鳴公園由園林專家俞孔堅教授以“城市生態公園”為理念主導設計,遵循“最少擾動”原則,石梁溪流、河灘濕地、紅砂裸巖、碧田郁林等生態基底保留完整,也是我市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示范點之一。
鹿鳴公園里有“海綿”
散落在鹿鳴山紅砂裸巖上的“天眼”很多,都是農耕時代殘留至今的,它們最初就是用于灌溉的蓄水石坑。雨水匯聚于此,如同無數個小型天然蓄水池,起到了第一層的蓄洪作用,在干旱時節所蓄留的雨水會逐漸滲透入巖層,浸潤周圍植被,起到天然灌溉的作用。
公園內現有的坑塘基本上是依原狀保存下來,公園在建造之初就堅持最少干預的原則,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景觀塘、蓄水坑及水生植物,并結合整體景觀構造加以整治及梳理,這些坑塘除了作為公園景觀的一部分,還是地表水凈化的緩沖帶,雨水匯聚于坑塘,經過水生植物的沉淀凈化,然后逐漸滲透流入生態排水溝,坑塘就起到了滯蓄、減速的作用。
鹿鳴公園內有很多灌木叢都給予原始保留,公園內的綠地植被在建造時沒有破壞,而是根據原有植被分布情況,對其進行了補充與梳理,并在植被帶鋪上沙石濾水層,從而更好的形成生態防洪減排層,有效地協調園內海綿體系,以求鞏固園內原有生態系統的和諧統一。
小環境里有大理念
鹿鳴公園內的綠道有很多種,包括木頭棧道、透水礪石路、硅砂濾水路和古今驛道等,大都采用透水性好的材料鋪裝,在保障下雨不濕鞋、小雪不打滑、冬天不結冰的情況下,路底下還采用了蜂窩式多重結構濾水,雨水經過路面的過濾后,再根據不同的排水通道或是匯聚于坑塘,或是排入水溝,水質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公園保留了多個天然排水通道,經過整理疏通后形成有組織的排水灌溉系統。雨水經過公園內綠地和坑塘的滯蓄、減速及水生植物的沉淀和凈化后排入石梁溪,既保證了石梁溪的水質,又能持續地保障干旱時節公園大部分植被的灌溉需求。
鹿鳴公園的濕地是白鷺出現最多的地方,還具有涵養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調節氣候、補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蝕等重要作用,維系著整個生態系統的和諧。公園在規劃之初,就充分考慮到了保護沿岸的灘涂及沙洲,歐鷺灘、蘆荻灣等的設計就體現了這一理念。雨水經過綠道、坑塘、水溝等一系列的滯蓄、凈化后,再經過濕地最后過濾,發揮了天然海綿的效能。
鹿鳴公園的眾多探索,是我市建設海綿城市的實踐嘗試,并收到了明顯的成效。據了解,我市海綿城市試點區域為衢州城市主城區,范圍為東至衢化路,南至沙金大道,西至錦西大道、北至花園大道,面積約25平方公里,覆蓋市區60%的人口。秉承“滲、滯、蓄、凈、用、排”的海綿型城市項目建設思路,以低影響開發為理念。試點區域內首批安排海綿城市相關項目45個,計劃從水生態、水安全、水環境、水資源、水文化五個方面構建海綿城市8大工程。
《關于補齊短板擴大戰果推進創新發展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開展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探索解決城市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等問題。2016年,力爭衢化西路南段、老兒童公園改造等海綿城市建設工程基本完工。
國外海綿城市案例:金斯敦市水敏性城市設計
2001年開始,牙買加金斯敦市,設計和建造了一大批水敏性設計項目(包括200多個雨水花園)。
雨水花園是一個術語,通常被用于描述一個植被繁茂的區域,從雨水徑流當中去除污染物質(也稱為生物滯留系統)。雨水流入到花壇中,通過一層工程土進行過濾。凈水被收集在有溝槽的管道中并引到傳統的排水系統中。這個表面會留住雨水徑流中的垃圾、樹葉和沉積物,同時土壤(和植物根部系統結合)幫助過濾和分解微觀污染物例如營養物、重金屬和碳氫化合物。設計雨水花園是利用它在頻繁的低強度降雨中過濾污染物。傳統的排水系統依然需要適應稀少的較大型降水,防止洪澇災害。蒙通鎮的Stawell街項目2008年,這些雨水花園升級到現在的設計形式,花費了6.8萬美元(每個雨水花園6800美元)。這個設計結合運用了具有表現力的巖石、更加有趣的形狀、裸露的聚合混凝土鋪路材料,以及對松樹梯田地的妙用。
市民有話說
市民魏先生:我覺得鹿鳴公園與其他公園相比自然生態更好,雖然有些景觀樹剛種下去,但鹿鳴山原有的植物還保留很多,有幾次我還在排水通道附近見過類似松鼠的小動物,體現海綿城市特征最明顯的就是石梁溪附近的濕地,那里經常看見白鷺。希望這種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景觀能夠保持下去。
公司職員楊女士:公園很多景致都是依據地勢建的,錯落分布,最喜歡逛的就是這里的棧道,走在上面視野很開闊,近處遠處、上面下面的景色都能盡收眼底。棧道的修建空間利用得很好,不會太受地形地勢的影響,也減少了對地面景觀的破壞。
市民戴女士:鹿鳴公園的“海綿城市”理念主要體現在很多道路的設計不一樣,從東側入口到萬花谷有一條石子路很有特色,體現原生態,滲水性也很好。里面的很多路都高于兩邊的綠地,肯定不會出現積水問題。還有保留下來的古今驛道,古樸自然,在一座現代化的公園中,很難得。希望以后這樣自然與人文結合的設計體現得更多一些。 來源:衢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