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興現代農業園內智能養殖監控室
現代農業怎么搞?有機農業怎么做?在西充縣2016年上半年經濟工作會上,西充縣委書記陳澤斌給出了答案:“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其關鍵在科技、出路在科技、潛力在科技。依靠科技支撐和創新驅動,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努力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今年,該縣提出全域打造“中國西部現代農業公園”的目標,圍繞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建設,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激活力,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智慧農業”改變農民對農業的認識
一條條整潔的水泥路、成片的蔬菜大棚……8月15日,在位于義興鎮的金科現代農業種植園,管理員趙克勤坐在辦公室里,注視著監視器里園區內的情況。“這個大棚里的蔬菜有點缺水,得澆些水。”他點擊了幾下鼠標,“好了,水澆上了。”
“以前,我們種地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現在,我坐在辦公室就可以給農作物澆水、施肥。”談起園區的“智慧農業”,趙克勤表示,科技種植徹底改變了他對農業的認識。
隨后,在趙克勤的帶領下,記者在園區內的大棚里看到,蔬菜瓜果的莖蔓間,分布著各種感應監測儀器,實時監控著大棚里的溫度、濕度。“農作物到底缺不缺水,缺不缺肥,通過這個監控系統就可以監測到。”趙克勤告訴記者,每天他通過電腦就能實時看到農作物的長勢。
當天,記者還來到百科現代農業園。在園區的養殖場里,記者并沒有看見飼養員大汗淋漓辛勤工作的場景。原來,所有工作人員都坐在監控室里,通過每個豬舍內的360度監視器,遠程觀察豬舍內的實時畫面。該養殖場負責人說:“如果豬餓了,拱食槽自動供料喂養系統就會流出配好的飼料,豬吃飽了離開食槽,飼料就會停止供應。智能化的飼養系統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
金科現代農業園與百科現代農業園實現智能種養,得益于“智慧農業”這一現代化生產方式的運用。據了解,“智慧農業”是集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的農業生產方式,它與科學的管理制度相結合,讓多種信息技術在農業中實現綜合、全面的應用。
目前,該縣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基地20萬畝,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發展。先后獲得了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園核心區等12個“國字號”殊榮。
聯姻高校引進國際農業創新技術
“建設現代農業,就必須加快農業科技和裝備體系建設。”該縣農牧業局局長郭崢嶸告訴記者,為了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該縣積極引進適宜丘區的現代農業機械化設備,對水稻、油菜、玉米等農作物實行機械化播種和機械化收割作業;在水果、蔬菜種植中實行機械化施肥,機械化防蟲作業。
為加快對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該縣一邊加大對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配方施肥等技術的推廣,一邊與法國香檳-阿登大區合作,引進土壤改良、生態養殖、智能大棚育苗等技術。
為推動農業新技術的開發、轉化和推廣應用,該縣加強與北京農業大學、四川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知名院校的合作聯姻,推進農業生態科技成果產業化,重點引進、吸收、創新和發展資源節約利用、水污染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循環利用等農業核心技術。
今年初春的嚴重凍害讓許多果樹直呼受災。而仁和鎮的四川鑫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義興鎮的百科現代農業園等地的2000多畝柑橘樹卻依然長勢良好。“這些果樹成功避災,全靠專家提出的一系列保溫防凍措施。”該縣老年科協副會長蔣建軍介紹,該縣不僅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網絡,還主動與省農科院合作,圍繞“2+4”特色產業,組建了“首席專家+行業專家+群眾專家”的專業技術服務隊,定期到企業、到貧困村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為產業發展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四有一可”構建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
保證農產品質量,源頭在生產。該縣嚴格按照操作有規范、過程有記錄、產品有標識、市場有監管、質量可追溯的“四有一可”生產標準,積極構建農業的標準體系。
當天,記者在該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時監控中心看到,顯示屏不斷地轉換著畫面,實時監控著該縣重點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大型批發超市的相關生產、銷售情況。該中心主任王曉明告訴記者,為了嚴格質量檢測,該縣不僅投入120萬元購置儀器設備,還成立了縣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鄉鎮質檢站、企業檢測室三級聯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網。為了完善檢測檢驗手段,該縣實行“企業自檢、部門抽檢、上市必檢”制度,重點加強對基地農業生產環境、投入品、上市產品的強制性檢測,實現了農產品的全程監控和定期通報。
同時,該中心還指導相關農業企業規范建立農事操作記錄檔案,完整記錄投入品購置、使用、病蟲害防治等情況;對畜禽等實行定點屠宰、集中檢疫;對農產品建立標識標準化條碼,建成百科、龍興、廣綠、金科等12家農業質量追溯可視平臺,確保農產品質量可追溯。
“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便能查詢到農產品在生長過程中,施了些什么肥,以及其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存等信息。”王曉明介紹,為了確保農產品安全到餐桌,該縣加強對農產品標識管理,實行“優勝劣汰”動態監管機制,積極推行農產品二維碼質量追溯管理,守住了農產品質量“生命線”。 來源:中國網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