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鄭周林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以前干旱的時候我們都是請車拉水進來,人工澆水,一畝地要用20噸水,兩個工人澆一天,最少也要花費160元。”自去年安龍縣水務局協調項目資金給基地安裝了噴灌設備,鄭老板再也不用擔心天干氣燥了,這些設備直接將水接通到基地,再噴灑在需要的枝葉上。
沿著千畝草場一路前行,烤煙地里的給水樁頭、草料場里的滴灌管道,處處可見。這里已安裝輸水管道32.53公里、滴灌管88公里。
針對安龍縣田高水低,耕地資源少且分散的特點,該縣規劃建設一批農業節水工程,開展節水澆灌。目前已建成錢相萬畝草場節水灌溉面積4900畝、安龍金州農耕文化園節水灌溉面積5000畝,已動工建設招堤街道辦事處坡腳原生態鐵皮石斛園節水工程和普坪鎮新街片區節水灌溉工程,灌溉面積分別為4500畝和4200畝。
記者在海螺水泥廠看到,這里的人工湖內綠水凈透,小魚游蕩。“我們廠里的廢水無外流,全部是收集到人工湖內循環利用。”
這個人工湖,其實是生產設備用水的冷卻池,廠區內的生活用水通過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也流入人工湖,湖水再循環用于生產。
像這樣節水環保的設備,運用于安龍縣的眾多園區和企業中。工業用水量占安龍縣總用水量的26%,該縣重點對高污染、高耗水企業進行節水技術改造,并建設安龍縣貴州木紋石產業園區節水改造工程、安龍縣輕工業園區節水改造工程等,提高用水的效率和效益。
而在學校、醫院等用水量較大的公共機構中,安龍縣正大力創建節水型單位。
安龍縣第五中學作為其中一個重點,眼下正在進行節水改造試點工程的收尾工作。新建的排水溝里“嘩嘩”流著水,這條950米的水溝將用于收集校園區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等生活污水及雨水;新增的污水凈化設備會處理排水溝收集的水,作為噴灌用水。
校園里的10臺節水型自動售水直飲水設備已裝好,供應學校校園區全校師生日常生活飲用水;宿舍區淋浴設備改造完畢,將目前的放流式淋浴設備更換成計時式刷卡設備;同時,校區內的蹲便池也將原來的流淌式沖水改成蹲便暗裝感應器式沖水。
9月開學,五中的學生們將會在節水型學校中開始學習生活。
安龍縣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區,水力資源豐富,但是工程性缺水嚴重。為緩解水資源短缺,安龍縣長期堅持“節水為先,多渠道開源”的水資源供需平衡戰略方針,多舉措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較好成果,于2015年被列為我省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重點縣。
抓住此契機,安龍縣將在3年內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在2018年時,力爭工業、農業和生活實現節水1476萬立方米,節水灌溉工程率提高至10%,城鄉供水管網漏損率由現狀的28%降至22%,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分別提高到90%和80%左右。 來源: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