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到2020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
加快大中型灌區建設及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
大力開展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節水灌溉技術。
穩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合理確定農業水價,建立節水獎勵和精準補貼機制,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完善用水權初始分配制度,培育水權交易市場。
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剛性約束,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
加強地下水監測,開展超采區綜合治理。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
農田灌溉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
國家鼓勵推廣應用噴灌、微灌、管道輸水灌溉、渠道防滲輸水灌溉等節水灌溉技術,以及先進的農機、農藝和生物技術等,提高灌溉用水效率。
糧食主產區和嚴重缺水、生態環境脆弱地區以及地下水超采地區應當優先發展節水灌溉。
國家鼓勵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等單位和個人投資建設節水灌溉設施,采取財政補助等方式鼓勵購買節水灌溉設備。
規劃建設商品糧、棉、油、菜等農業生產基地,應當充分考慮當地水資源條件。
水資源短缺地區,限制發展高耗水作物;地下水超采區,禁止農田灌溉新增取用地下水。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