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西環高架快速路綠化美化景觀
“城市綠化不是簡單地建大草坪、大面積硬質廣場,以及移大樹進城。”昨天,城市綠化建設專家接受采訪時表示,城市綠化講究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益與環境效益,滿足市民日常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節約自然資源與各種能源,進一步提高資源與能源利用率;以最合理的投入獲得最適宜的綜合效益。”
土地、水、能源等資源是有限的,應盡量減少浪費,并高效進行利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舉例,提倡小游園、屋頂花園、垂直綠化、立體綠化等多種綠化形式,就是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環古城河綠色廊道、主干道復層結構綠化種植、高鐵防護林、蘇州科技城屋頂綠化、內環快速路立柱綠化等“節地型綠化”項目,能夠有效發揮城市公園、河網、道路的綜合效益。他表示,建設“節土型綠化”,應保留場地原生態地貌特征,盡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避免大規模地形改造工程。同時利用場地原有表土,作為種植土進行回填利用,保護原種植場地生態環境,增加綠地面積。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質型”缺水問題卻日益突出,節水成為城市綠化一項重要課題。記者獲悉,根據“節約型綠化”要求,我市城市綠化合理配置植物類型和種植方式,選擇麥冬等鄉土和耐旱植物。同時,推廣集水技術,采用地面透氣透水性鋪裝和微噴、滴灌等節水技術設施,進行雨水回收、中水利用等,在減少水資源的消耗、浪費的同時,也為植物生長創造了更適宜的立地條件。 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相關專家表示,“節能”是城市綠化又一項重要內容。蘇州廣泛采用建筑節能、節水技術,發展綠色建筑,試點太陽能、風能、水力等可再生能源綠化技術,逐步推廣郊野公園、高速公路太陽能、風能照明、灌溉,利用反光和熒光材料制作園林小品、指示牌等。記者同時獲悉,在“節材”方面,蘇州以種植移栽苗木和鄉土植物為主,注重樹木的循環利用,減少應用人造景觀,以及造價成本較高的棕櫚科植物,并推廣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從而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來源:中國江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