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水質不達標或處理設施發生故障,故障維修指令可實時通過APP傳送到相應運維人員手機終端。
因為有了物聯網應用污水處理的利器,富春江富陽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水體,出境斷面水質省級考核1-5月連續“優秀”。
“現在,晚上可以開著窗睡覺,也不用點蚊香了。”說起農村污水治理工程帶來的好處,富陽淥渚鎮新港村的余大伯既高興又感激。多年來,余大伯家的廚房污水、洗滌廢水均直排到后門的小路上。
污水集中處理池造在余大伯的承包田附近,凈化處理后的水排到田溝里。“我一點也不擔心水質,因為排放口上方有個探頭,24小時監控著呢。”余大伯說得一點也沒錯——去年底,富陽率先在全省試點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智能管理云平臺和監控中心,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污水處理站點的運行管理。
云控平臺替代肉眼
24小時在線監測污水處理站點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治污之要,在于農村。截至2015年底,富陽提前實現“三年目標兩年完成”,規劃保留自然村治污覆蓋率達到100%,農戶受益率達到83%以上。富陽連續兩年榮獲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優勝區(縣、市)稱號,今年還成功摘得“大禹鼎”。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好了,如何才能確保長效管理?
去年底以來,富陽先后投入3000余萬元打造“五水共治”物聯網管控平臺。
走進富陽區“五水共治”物聯網監控中心,由32塊屏幕組成的監控墻很是搶眼。富陽區治水辦負責人說,物聯網管控平臺將全區700座采用微動力處理工藝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點納入統一的運維管理,保障了治污設施正常運轉率達到100%。
“不僅僅是靠肉眼看看流出來的水干不干凈,更重要的是,云控平臺還會實時監測水質數據,并實時回傳。”該區引進水環境在線監測系統,采用全數字化通訊,實現對終端處理池出水氨氮和總磷等指標的實時檢測,確保污水排放水質達到一級B以上。云控平臺還設立了一個預警系統,一旦哪個污水治理點出現機器故障、水質不達標等情況,平臺立馬會發出報警。
與以前每村配備運維人員的傳統管理方式相比,“互聯網+智慧水務”新模式可節約30%以上的綜合成本,每年可節約1200余萬元,且通過專業管理維護,微動力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等設備使用壽命可延長3-5年。
每月通報排名
實現治水“末端監測”向“全程監管”轉變
除了PC端之外,第三方公司還開發了手機客戶端智能管理云平臺APP軟件。一旦水質不達標或處理設施發生故障,故障維修指令可實時通過APP傳送到相應運維人員手機終端,節約維修時間。
這也意味著,富陽的“河長”們,只需打開APP,就能實時查看與監測各個污水治理點的視頻、水質數據等情況。
富陽還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列為政府公共服務重要內容。經測算,該區每年需運維資金2500萬元,而每村僅需投入1萬元,與周邊縣市每村配備運維人員相比,“互聯網+智慧水務”新模式可使每村每年節約管理人員費用2萬元。
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試點成功的基礎上,該區又將城區河道水質、水庫管理、水文站納入云控平臺。同時,出臺“互聯網+智慧水務”考核辦法和黑臭河、垃圾河“反彈”問題責任追究制度,對納入智慧化管理平臺的各部門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及水環境問題進行每月通報排名,發動企業、市民參與監督、評判“五水共治”工作,實現治水“末端監測”向“全程監管”轉變。
8月7日從富陽環保部門獲悉,富春江富陽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水體,出境斷面水質省級考核1-5月連續“優秀”;富陽12個地表水監測斷面、6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率100%,全區境內無劣V類水體。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