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聞記者 孫致霞 楊健 攝影報道
近日,盡管下了幾場雨,旱情有所緩解,但進入6月以來,萊山區部分小區多次出現大面積停水,很多小區高層住宅供水困難,卻不能不給人心里留下些許陰影,甚至去做一些反思。
雨水豐沛之年沒有遇到的問題,在干旱之年顯露了供水的短板!記者深入采訪,試圖探究萊山區部分小區頻繁停水背后的深層原因。
不到半個月時間,萊山區發生三次“大面積停水”
“不到半個月,萊山曾三次出現大面積停水。部分小區高層住宅因水壓不足經常斷水、間歇供水,居民感到生活不便!”陳女士家住黃海明珠小區,提起前些日子的停水事件,她依舊很上火。陳女士說,黃海明珠山莊小區自7月12日晚上6點多停水后,半夜來了一點水,打開水龍頭全是黃醬色的“可樂水”,7月13日又停了一天水。
毫無通知的突然停水,搞得居民都措手不及。停水超過12小時后,13日上午,小區物業才下了“緊急通知”,上寫:“接到自來水公司通知,因近期天氣持續高溫,居民用水量求大于供,自來水公司蓄水池水量不足,導致本小區無法正常供水,現自來水公司正在緊急處理,具體正常供水時間自來水公司無法確定,給您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13日晚,小區終于來水了,是渾濁不堪的‘可樂水’。我卻一直不敢倒掉,害怕又突然沒水了。”陳女士說,盡管停水風波過去了,但回想那幾天沒水的日子,滋味真難受,天那么熱,一動就出汗,卻沒法洗澡、沒法洗衣服、沒水沖廁所……
記者調查得知,7月12日黃海明珠山莊小區之所以出現突然停水,與萊山區出現的大面積停水事件有著密切關系。原來,12日晚上,煙臺大學與市自來水公司供水管網實現并網,并順利供水。通水后,“干渴”了好幾天的煙臺大學一個晚上就用掉了1000多方水!在局部區域內,大量的水都涌向煙臺大學,這才導致位于其管網后端的黃海明珠山莊小區突然出現停水,跟物業、自來水公司通知的因天氣原因停水無關。
7月15日,記者在煙臺水務清泉公司提交給煙臺市公共供水管理處的報告上看到,關于停水事件是這樣表述的———
“進入6月份以來,萊山區范圍內先后發生了三次較大范圍的停水事故:6月3日、6日,由于施工方將我公司供水主管道挖碎,導致停水;6月17日,由于萊山水廠受電業局臨時停電檢修影響停水(公司供電系統是單回路供電,一旦停電,因沒有備用電源而造成停水);其他時間段主要是由于調配水源造成末端壓力不足,主要涉及的就是工商學院及周邊小區。由于影響范圍比較集中,萊山區政府及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辦法,并要求公司加快實施各項應急措施,保障轄區內用戶的正常供水。”
供水16年首次遇水荒,從外夾河鋪設管道臨時調水
采訪中,煙臺水務清泉有限公司的姜副經理表示,在兩個周的時間內,因管道被挖斷和停電原因,導致三次大面積停水,確實影響大,但都是偶然原因。而住宅樓5、6層以上供不上水,卻是因為地下水短缺造成的。因為天旱,地下水位下降,辛安河水源不充足,公司只好通過管道到外夾河去調水,而調水管道較細,故造成供水末端壓力不足,部分居民小區樓層稍微高點就上不去水。
據姜副經理介紹,煙臺清泉供水產業誕生于2000年,在2012年與煙臺水務集團合資成了煙臺水務清泉有限公司,成為國資控股公司,主要負責萊山區、高新區的城市供水。
截至2015年底,煙臺水務清泉公司的供水范圍覆蓋了整個萊山區的大部分和高新區的全部區域。轄區用水戶中企業近500戶,居民約3萬戶,用水人口近14萬人。公司現有水源地共有四座水廠,并建設了三座高位水池。
姜副經理告訴記者,公司兩個水源地當時面臨的實際情況是,辛安河水源地因地下水位下降,水源較為短缺。而外夾河水源地水量較為充沛,所以,公司積極采取兩大舉措增加調水能力,提高供水保障。一是新鋪設的DN800調水管道正在緊張施工中,預計8月份能夠完工,建成后能夠大大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確保9月份用水高峰期的正常供水;二是為增加水源地儲備,公司擬在外夾河明泉村段建設應急取水井,作為應急補充水源,提高萊山區煙大線的供水量及供水壓力。目前,公司已經將取水位置及相關取水方案報送至萊山區水利局。
“以上兩項工程如能按計劃完工,將大大提高煙臺水務清泉公司調水能力和應急供水保障能力,確保極端干旱天氣情況下供水區域內的正常供水。”采訪中,姜副經理說。
自從2000年給萊山區供水,迄今已有16年,用煙臺水務清泉公司的話說:“供水這么多年,還第一次發生這種情況!”多種原因集中一起,導致三次大面積停水,給煙臺水務清泉公司供水帶來極大考驗。
據了解,煙臺水務清泉公司在辛安河和外夾河流域建起了兩個水源地,其中,在辛安河流域建設3座水廠,共打取水井30眼,日供水能力3.6萬立方米。為保源水充足,在辛安河中下游先后建起3座橡膠壩和一道攔河閘,用于涵養水源。而從去秋以來,煙臺一直缺少有效降雨,天氣持續干旱,辛安河流域的地下水位下降嚴重,位于辛安河流域的兩個水廠都沒水可供,三座橡皮壩干涸了兩個。
“其實,原來公司已通過管道聯通,使兩個水源地之間實現了環形供水,供水可以做到互為補充,但沒有料到干旱會如此嚴重,聯結的管道口徑細,來水量少,才導致供水水壓不足。”煙臺水務清泉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根本上說,缺水才是清泉水務今年頻繁停水的真正原因。
萊山區城管局公用事業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表示,水務清泉公司供水水源單一,平常年份感覺不到,遇到天氣干旱,地下水位下降,供水不足的問題就顯露無遺。
引黃入煙,煙臺不是有第二水源了嗎?
門樓水庫作為市區重要水源地,目前還引入黃河水作為第二水源。那么,引黃水是如何分配的?對引黃水,許多人理解為可以取之不盡,源源不斷,果真如此嗎?
據水利部門介紹,去年4月25日,我市啟動了史上首次應急調引黃河水,為期80天的調水過程中,3150萬立方米黃河水先后流經萊州、招遠、龍口、蓬萊,本地水與客水“雙水源”的城鄉供水保障格局就此正式形成。
據統計,去年12月至今年6月,我市共向萊州、招遠、龍口、蓬萊北部四市和市區應急調引黃河水4624萬立方米,保障了北部四市和市區城鄉供水安全。其中萊州累計接水936萬立方米,招遠累計接水428萬立方米,龍口累計接水1800萬立方米,蓬萊累計接水482萬立方米,門樓水庫累計接水486萬立方米,高陵水庫累計接水492萬立方米。
同時,作為煙臺境內“雙水源”的重要保障部分,膠東調水干線工程煙臺段也已全面完工,記者從膠東調水局獲悉,膠東調水干線工程在我市境內工程全長278公里,途經萊州、招遠、龍口、蓬萊、棲霞、福山、萊山、高新和牟平區9個市、區,設計年調水量9650萬立方米。工程包括121公里明渠、157公里管道和暗渠,沿線共有6座泵站、5條隧洞、6座渡槽等大型調水建筑物,其它各類小型建筑物348座。由膠東調水工程承接的應急調水可有效緩解受水區市供水危機,保障受水區市居民正常生活生產用水,同時也標志著我市雙水源供水保障體系全面發揮效益。
盡管連續兩年的應急調引黃河水,為市民生活用水解了“燃眉之急”,但黃河水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膠東調水局副局長蓋紅權介紹說,一方面,應急調引黃河水由地方向省內提出需求,然后省水利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和需求劃定指標,根據各地情況進行再次分配。另一方面,去年冬季以來,黃河上游水位不高,加之與煙臺毗鄰的威海等地旱情更加嚴重,所以第二次應急調水是威海方向供水基本穩定后,調引而來的黃河水。最終,一部分經由高疃泵站分水閘,經市區內的膠東調水工程市區配套,自流到福山門樓水庫完成蓄水。另一部分由高疃泵站加壓,輸送至南自格莊泵站,然后蓄入牟平高陵水庫。
“一旦干旱持續,煙臺西北部縣市乃至市區部分地段的缺水問題將非常嚴重。不能僅僅依靠當地水源‘單條腿走路’,必須將外來客水作為城鄉供水的戰略性后備水源,為可能發生的供水危機留好后路,做好充分準備。”蓋紅權表示。
記者從市水利部門了解到,下半年,我市將根據今年汛期降雨量和蓄水量情況,決定是否再次申請啟動調引客水工作,一旦供水緊張,不排除再次應急調引黃河水的可能性。
膠東調水工程全線完工,“雙水源”供水仍不樂觀
干旱當頭,當供水短板顯露時,有人不免發問:“我市不是早已引入黃河水,有了第二水源了嗎?”
讓我們回顧一下煙臺的水資源現狀。煙臺缺水,盡人皆知。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3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487立方米,不足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5,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特別是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煙臺市干旱的變化周期明顯縮短,降水量呈總體下降的趨勢,由六七十年代的年均800毫米左右減少到本世紀的不足650毫米。
1987-1989年,膠東地區連續三年干旱,煙臺、威海兩市城鄉陷入用水危機。10年之后,1998年至2001年,膠東地區再次遭受連續嚴重干旱,一時間“煙臺桶貴”,用來蓄水的白色大塑料桶嚴重脫銷。一位“老水利”告訴記者,最危險的時候,威海的水庫已完全干涸,煙臺的門樓水庫也見了底,蓄水量僅供20來天使用,如果不是一場及時雨,后果很難想象。
據建國以來的水文資料,我市降水豐枯呈周期變化特點,基本規律是每間隔10年左右,遭遇一次連續枯水年特大干旱。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張,干旱帶來的威脅越來越嚴重,造成的損失也就更巨大。
眼下,煙臺已進入主汛期,雖然等來了望眼欲穿的幾場降雨,但持續的高溫、較大的蒸發量,會否讓煙臺城市生活用水捉襟見肘?記者從市水文局了解到,本月截至26日,全市平均降水量93.7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多162.3%,比歷年同期偏少34.5%;入汛以來,全市平均降水量164.5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多144.1%,比歷年同期偏少25.2%;今年以來,全市平均降水量318.1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多96.3%,比歷年同期偏少4.8%。
所幸,進入7月后的數場降雨,給持續喊“渴”的河道和水庫帶來了久違的來水:7月25日-26日,市域北部主要河道出現來水過程,蓬萊市平暢河潮水站26日6時50分測得最大流量20.8立方米/秒,目前水勢正在回落;龍口市黃水河、泳汶河,招遠市界河水位均已起漲,但目前來水尚不明顯;全市其他各主要河道無明顯來水。截至26日6時,門樓水庫已來水80萬方,預計未來72小時還將來水約400萬方;王屋水庫已來水25萬方,預計兩天內還將來水約100萬方;沐浴水庫無明顯來水。但由于此前我市河道、水庫蓄水不多,水位下降,加之汛期以來的降水普遍分布不均,缺乏有效蓄水,年內河道、水庫蓄水形勢,依舊不容樂觀。
6家供水企業“各自為政”,管網不通致重復投資
調查發現,煙臺六區共有供水企業6家,國營企業有市自來水公司、開發區自來水公司和牟平區供水總公司,民營企業有三家,分別是萊山水務清泉、福山和黃務水廠,主要以行政區劃為準則,按屬地管理原則,各區有各區的供水企業。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6家供水企業相互獨立,管網互不聯通,不利于水資源和城市供水的綜合調配,屬于典型的分體化、粗放型城市供水體制,嚴重削弱了整個城市的供水保障能力。且各區供水現狀不一,供水資源配置不合理,服務水平參差不齊。
今年,開發區自來水公司先后兩次因供水主管道故障,造成該區大面積、長時間停水,市民反響強烈;清泉水務今年發生三次大面積停水事件,福山區和黃務自來水廠覆蓋范圍內,也時常出現用水困難、停水頻繁的問題……但因體制的原因,一旦發生管道爆裂、停水事件時,有的經過政府干預,如煙臺大學和山東工商學院被整體移交給市自來水公司;而有的卻因“劃地為牢”,無法實現供水管網的環狀連接,從而導致正常供水成為難題。
此外,各水廠之間還存在重復投資現象。如市自來水公司在萊山區新建了一個地表水廠,日處理量為25萬立方米,目前早已建設完畢,設施一流,供水范圍覆蓋萊山區、高新區并兼顧芝罘區南部。因管道使用問題還未調試,也無法啟用,一直處于閑置狀態。同時,萊山一家本土供水企業卻在申請手續,擬建一個日處理5萬方地表水的水廠,這不能不令人感慨! 來源:大小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