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拍藍天、曬藍天已成為市民的一種時尚。然而,對于延慶人來說,早已不把藍天當做一種新鮮,因為“延慶藍”已司空見慣。“延慶藍”的背后,是延慶區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成果。據了解,到明年,延慶區的PM2.5實現50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達到國家標準的“清空”目標,還提出了到202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延慶的使用比例將達40%、煤炭能源消費總量占比3%以下,基本建成“無煤區”。3年內,延慶農村將實現污水收集和治理全覆蓋。
延慶區舊縣鎮白河堡村是個搬遷村,去年11月中旬,第三批村民搬進新家后,家家戶戶告別了燒煤取暖的老傳統,用上了新能源空氣源熱泵。不僅冬季的空氣比原來清潔了很多,村民取暖花費也比原來減少了。“以前,村民燒散煤、劣質煤,一到取暖季,家家戶戶的小煙囪都冒著黑煙。”舊縣鎮黨委書記郭鐵石說,現在空氣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吸進肺里的空氣都透著一股清涼。
在延慶區,白河堡村的空氣質量變化只是一個縮影。據延慶區長穆鵬介紹,延慶是全市唯一一個全境域都是水源保護地的區,森林覆蓋率達 57.46%,干凈指數連續五年全市第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1.88平方米,空氣質量長期保持全市前列,2015年PM2.5平均濃度61微克/立方米,全市最低。
據介紹,今后延慶區將通過啟動陜京四線輸氣管道工程延慶段門站及LNG儲備站工程建設,推動張家口——延慶柔性直流輸電項目等骨干能源等工程,為煤改清潔能源創造條件。“十三五”時期將完成8個棚戶區5000個平房院的改造,預計可減少燃煤2.5萬余噸。嚴厲打擊劣質煤經營、運輸等行為,利用3 年時間完成全區689家881臺1785蒸噸燃煤鍋爐和小煤爐改造。建立覆蓋全區的環境質量監測網、污染源監測網、移動應急監測系統和立體監測網,強化與周邊地區對劣質燃煤、超標排放大貨車等大氣污染源的聯防聯控。 來源:京郊日報
延慶區舊縣鎮白河堡村是個搬遷村,去年11月中旬,第三批村民搬進新家后,家家戶戶告別了燒煤取暖的老傳統,用上了新能源空氣源熱泵。不僅冬季的空氣比原來清潔了很多,村民取暖花費也比原來減少了。“以前,村民燒散煤、劣質煤,一到取暖季,家家戶戶的小煙囪都冒著黑煙。”舊縣鎮黨委書記郭鐵石說,現在空氣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吸進肺里的空氣都透著一股清涼。
在延慶區,白河堡村的空氣質量變化只是一個縮影。據延慶區長穆鵬介紹,延慶是全市唯一一個全境域都是水源保護地的區,森林覆蓋率達 57.46%,干凈指數連續五年全市第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1.88平方米,空氣質量長期保持全市前列,2015年PM2.5平均濃度61微克/立方米,全市最低。
據介紹,今后延慶區將通過啟動陜京四線輸氣管道工程延慶段門站及LNG儲備站工程建設,推動張家口——延慶柔性直流輸電項目等骨干能源等工程,為煤改清潔能源創造條件。“十三五”時期將完成8個棚戶區5000個平房院的改造,預計可減少燃煤2.5萬余噸。嚴厲打擊劣質煤經營、運輸等行為,利用3 年時間完成全區689家881臺1785蒸噸燃煤鍋爐和小煤爐改造。建立覆蓋全區的環境質量監測網、污染源監測網、移動應急監測系統和立體監測網,強化與周邊地區對劣質燃煤、超標排放大貨車等大氣污染源的聯防聯控。 來源:京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