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該項目主要實施內容為,雨污水及供水管網改造、水環境治理等,總投資4500萬元,計劃2016年9月動工建設,預計2017年1月完工。屆時,古鎮供水保障能力將全面提升,實現雨污分流,凈化景觀水質。
從臥龍引水每天7000噸
據邛崍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長久以來,平樂古鎮以枝狀供水管網為主,而核心建成區以騎龍街上段、迎賓大道等道路管網為主要供水管網,全鎮供水環網規模較小,加上平樂水廠日供水量僅為3300噸,在用水高峰期時,常常導致水壓明顯下降,給居民、游客用水造成了不小困擾。
供水工程設施承擔著一個城鎮的群眾生產生活、公建、消防等重要用水任務,供水系統的規劃設計是城市發展藍圖繪制的重要一筆。
“結合本次創5A級景區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將對供排水管網進行升級,對今后加以利用的管道進行檢查、維修、加固、清淤。”該負責人介紹,按照平樂鎮總體規劃和旅游產業規劃,初步確定古鎮規劃總用水量為7000噸/日。在項目具體實施中,將逐步關停平樂水廠,改由臥龍水廠引水(7000噸/日);在盡可能保留和利用現有管網基礎上,對管徑不足,管道、設施老舊,無法承擔其應有作用的管網,將結合市政工程改造進行改擴建,逐步完善供水環狀管網;同時充分考慮鎮區旅游產業規劃中的重要規劃項目,預留管網接口。
引入“海綿城市”理念 提升水環境質量
“白沫江有些水域一到熱天就聞到臭味”;“河道旁經常都能見到垃圾”;“街巷排水管網很容易堵塞”……過去,平樂古鎮排水系統缺乏系統性規劃,沿河私排污水現象比較突出,加上污水處理廠產能不足等因素制約,水環境質量“不合格”不僅給居民生活帶來了不便,還給旅游資源價值的提升拖了后腿。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排水工程實施過程中,將在雨水管網末端建設初雨收集系統,用于集中收集混入雨水管道的污水和下雨初期沖洗地面并進入雨水系統的受污染水,通過人工濕地進行自然凈化或排入污水處理廠,對面源污染進行控制。同時,在市政道路和景觀水系的建設中,將使用透水路面、滲水綠化系統、人工濕地等技術,實現對雨水資源的“滲”、“滯”、“蓄”、“凈”、“用”、“排”,體現海綿城市技術理念。
據介紹,供排水及水環境治理工程建成運營后,平樂還將會建立更加完整的市政工程設施數據庫,以方便查詢、維修,以及后期改造工程的實施。同時,平樂鎮政府和景區管委會將加大管理力度,對居民、企業的排污和垃圾棄置進行監管,保障居民用水,保護古鎮水質。 來源:四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