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廠沉淀池
針對近期高溫天氣,市區部分地段出現供水緊張局面情況,7月12日,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主動邀請記者召開了說明會。近期,東市區供水量每日達到49.3萬立方米的歷史最高峰。東市區輸水能力不足,加之供水矛盾突出的區域多為管網末梢用戶,前端用戶用水量大,造成部分邊遠、高坪地區及一些進水條件較差的小區供水不好。尤其是近幾年來,供水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更加明顯。
加快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已迫在眉睫
7月上旬,蘭州出現持續高溫天氣,東市區(不包含西固區)部分區域反映供水壓力不足,供水不能保證。7月5日,蘭威水務集團向東市區供水量每日達到49.3萬立方米的歷史最高峰,但東市區供水矛盾依舊突出。供水壓力不足區域主要集中在城關區,在客服熱線96766,每天解答熱線300多條,多半為雁灘、九州等高坪地區市民反映用水緊張問題。
據稱,東市區輸水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供水矛盾突出的區域多為管網末梢用戶,前端用戶用水量大,造成部分邊遠、高坪地區及一些進水條件較差的小區供水不好;二是城關區雁灘、九州、南山路等區域樓盤建設速度快、人口密度大、城市供水基礎設施與城市用水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近幾年,供水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更加明顯。蘭州供水自西固到城關需要長距離輸送,總長為750公里管線,其中190公里為年限較長鑄鐵管線。1986年至1996年建成的“西水東調”兩期工程,敷設了西津路、南濱河路二條長距離大口徑輸水干管;2004年完成供水擴建工程,整體提升供水能力;2012年建成“西水東調”三期工程,從西固鐘家河黃河段頂管到北濱河路,形成南、中、北三條“西水東調”輸水主干管向東市區供水的工藝布局。這三項大型供水基礎設施建設相隔的期間均為8年。從2012年到現在,僅僅過了4年,蘭州供水在持續高溫天氣矛盾日益突出,說明加快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迫在眉睫。
解決高溫供水矛盾,須盡快敷設大口徑管道
進入高溫期以來,蘭威水務集團增加向東市區供水的生產運行泵組,供水東調泵組滿負荷生產,“西水東調”三條大口徑輸水主管道滿負荷運行。冬季,東調水量一般在每日32萬立方米左右,夏季高溫期達到每日49萬立方米,是冬季輸水量的1.5倍,已達到企業向東市區供水的極限。在今年高溫高峰期到來前,蘭威水務集團及早謀劃,挖潛改造,優化城區管網運行工藝,充分發揮小西湖加壓站的調蓄能力。6月27日,投運小西湖加壓站1萬立方米的清水庫,使小西湖加壓站調蓄能力提高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