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流水線式作業,自然要從培育、種植機器人說起。據小編了解,對于許多從事溫室大棚與盆栽種植的人來說,育苗實在是一件單調枯燥,浪費人力且效率不高的工作。而美國波士頓科研人員研發的的育苗機器人就很好地替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這種育苗機器人由滾動輪胎、抓手和托盤組成。工作人員只要實現在觸摸屏上設定地點參數,機器人就能感應盆栽,并自動把它們移動到目的地。
但對于一些觀賞性較高的盆栽,簡單的育苗技術已無法滿足要求,這時候就需要進行嫁接。為此,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農業機器人實驗室負責人張鐵中教授成功研制出了嫁接機器人,該機器人分為穗木供苗系統、砧木供苗系統、切削和結合、固定部分。據小編了解,工作人員只需將需要嫁接的幼苗分別放在穗木、砧木供苗處,只需一步,機器瞬間完成了精確定位、抓取切苗、接合固定等多步操作。從放苗到嫁接成功,整個過程也不過幾秒鐘的時間,同時,嫁接苗的成活率高達95%。
培育好幼苗,下一步就是種植了,而目前已研發出的農業機器人中,還沒有能夠獨立完成種植過程的機器人存在。機器人所能實現的,是在工作人員種植好幼苗后,智能實時監測它的生長情況。德國科學家就研發出這樣一款農業機器人,它的名字叫bonirob,配備高精度的衛星導航,能將自己的位置精確到2厘米以內,同時能夠利用光譜成像儀來區分出綠色作物和褐色的土壤,在行進中記錄每株作物的位置,在生長季中一次次返回原地觀察它們的生長狀況。
我們都知道,農作物要健康生長,施肥除蟲是必不可少的,但這也是一項跟育苗一樣枯燥且效率不高的工作。如何才能將人們從繁雜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呢?施肥機器人和大打藥機器人來幫你。
據小編了解,美國明尼蘇迭州一家農業機械公司的研究人員推出了別具一格的機器人,它能夠從不同土壤的實際情況出發,適量施肥。這種準確計算、科學施肥的方式不僅合理減少了施肥的總量,降低了農業成本,也使得地下水質得以改善。而北京一家公司推出的噴霧機器人則很好的解決了農作物除蟲的問題。據了解,這臺噴霧機器人有三四個人那么高,造型特異的綠色外殼讓它看起來酷似科幻影視作品中的“外星人”,但它卻一點都不笨重,反而可以自由調節行距和高度,可以輕松進入各種高度作物的田地進行噴霧打藥作業,并且不會對作物造成損傷。
勤勤懇懇的施肥除蟲后,就該迎來收獲的季節了。想想那成片成片的累累碩果需要你親手一個個采摘,欣慰于大豐收的同時是不是也會略感心累呢?下面,小編就介紹一款可以救你出“收獲苦海”的農業機器人。
在農業生產中,將各種果實分檢歸類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農活,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英國西爾索農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結構堅固耐用、操作簡便的果實分檢機器人,從而使果實的分檢實現了自動化。它采用光電圖像辨別和提升分檢機械組合裝置,可以在潮濕和泥濘的環境里干活,它能把大個西紅柿和小粒櫻桃加以區別,然后分檢裝運,也能將不同大小的土豆分類,并且不會擦傷果實的外皮。
如果你的農場除了農作物以外,還飼養著牲畜,要從中解放你的雙手也是件很簡單的事。據小編了解,澳大利亞的發明家就創造出了一種像牧羊犬的機器人,它使用2d和3d感應器,且內置了全球定位系統,能夠根據牛群的運動速度來趕著它們移動,能在農場上代替傳統的放牧勞力(人或牧羊犬)。
看了這一個個實用又高效的農業機器人,小編覺得,農業機器人的出現和應用,改變了傳統的農業勞動方式,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在新的農業生產模式和新技術的應用中,農業機器人作為新一代智能化的農業機械必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或許用不了多久,農業機器人的發展就會突破當前的輔助人類的階段,它會在農業工種、耕作方式、土壤質量以及農耕中投入的成本上給農業進行一次大革命。 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