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元謀熱壩收種兩忙。在元馬鎮清和社區月龍村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長勢均勻的甜脆玉米成行成片,配套的滴灌管道整齊排列,水肥一體化的高產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模式,讓昔日的旱地成為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高效節水滴灌項目實施前,我們這一片地不管種什么莊稼都是干癟的,玉米包只有半截。現在,管道建到田邊,用智能卡24小時可取水灌溉,作物產量高、品質好、效益高,真是一卡在手,澆水不愁,增收有保障。”望著汩汩流淌的清水,村民楊樹祥一臉的滿足。
沒有水,什么都“玩不轉”。為破解“水瓶頸”,“十二五”期間,元謀縣投入資金10604.73萬元,實施覆蓋7個鄉鎮113個自然村的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實現節水灌溉面積6.04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1.13萬畝。按照“先建機制、后建項目,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總體思路,加快推進以“水權明晰、水價調節,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優化結構、合理配置,節約用水、提質增效”為原則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2012年4月,啟動老城片區和元馬鎮清和片區15265畝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建設工程,投入4416.33萬元,安裝田間供水管道101.33公里、智能水表568套,帶動群眾安裝滴灌帶8862公里。
“將發展節水灌溉與增加總供水量結合起來,才是解決水資源匱乏的關鍵。元謀縣自2014年被列為全國80個、云南省4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縣以來,通過征集民意、組建用水戶協會、推行智能計量IC卡刷卡取水滴灌,每畝每次灌溉平均節水85立方米以上,畝均單季節水近425立方米。”縣水務局項目工程師楊立科介紹。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頒發《云南省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證》23本,組建用水戶協會3個,群眾可按農作物生長需求24小時充值刷卡取水,項目區1369 戶群眾的4629.49 畝農田灌溉最終實現用水戶協會自己管理,有效解決了農村水利設施管理主體缺位、權責利不清、維修養護施工難組織、水費難征收等問題。
目前,圍繞打造全國高效節水灌溉示范縣目標,編制完善了《元謀縣高效節水灌溉2013—2020年規劃》,加快西片區高效節水減排輸水工程和中央財政第八批重點縣高效節水項目建設;總投資6517萬元的西片區高效節水減排輸水工程一期規劃實施的22里主管道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資3200萬元;引進甘肅大禹節水集團、云南省信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云南益華管道科技有限公司,開工建設總投資30778.53萬元的元謀大型灌區丙間片11.4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十三五”期間,規劃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0萬畝。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
“高效節水滴灌項目實施前,我們這一片地不管種什么莊稼都是干癟的,玉米包只有半截。現在,管道建到田邊,用智能卡24小時可取水灌溉,作物產量高、品質好、效益高,真是一卡在手,澆水不愁,增收有保障。”望著汩汩流淌的清水,村民楊樹祥一臉的滿足。
沒有水,什么都“玩不轉”。為破解“水瓶頸”,“十二五”期間,元謀縣投入資金10604.73萬元,實施覆蓋7個鄉鎮113個自然村的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實現節水灌溉面積6.04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1.13萬畝。按照“先建機制、后建項目,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總體思路,加快推進以“水權明晰、水價調節,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優化結構、合理配置,節約用水、提質增效”為原則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2012年4月,啟動老城片區和元馬鎮清和片區15265畝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建設工程,投入4416.33萬元,安裝田間供水管道101.33公里、智能水表568套,帶動群眾安裝滴灌帶8862公里。
“將發展節水灌溉與增加總供水量結合起來,才是解決水資源匱乏的關鍵。元謀縣自2014年被列為全國80個、云南省4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縣以來,通過征集民意、組建用水戶協會、推行智能計量IC卡刷卡取水滴灌,每畝每次灌溉平均節水85立方米以上,畝均單季節水近425立方米。”縣水務局項目工程師楊立科介紹。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頒發《云南省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證》23本,組建用水戶協會3個,群眾可按農作物生長需求24小時充值刷卡取水,項目區1369 戶群眾的4629.49 畝農田灌溉最終實現用水戶協會自己管理,有效解決了農村水利設施管理主體缺位、權責利不清、維修養護施工難組織、水費難征收等問題。
目前,圍繞打造全國高效節水灌溉示范縣目標,編制完善了《元謀縣高效節水灌溉2013—2020年規劃》,加快西片區高效節水減排輸水工程和中央財政第八批重點縣高效節水項目建設;總投資6517萬元的西片區高效節水減排輸水工程一期規劃實施的22里主管道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資3200萬元;引進甘肅大禹節水集團、云南省信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云南益華管道科技有限公司,開工建設總投資30778.53萬元的元謀大型灌區丙間片11.4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十三五”期間,規劃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0萬畝。 來源:中國管道商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