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管路難走
6月29日,記者從市水利局了解到,當前我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仍然面臨資金不足、管理難度大等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全國水利部門的“通病”。
“由于東營土壤多為沙質,土渠易淤積或坍塌,工程治理周期較短,且澇洼地面積大、分布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局面仍然存在。”市水利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農田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但由于農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廣,運行維護一直是個難題。有人建,卻難管。養護責任、資金不落實,機制不健全,很難及時制止和處罰破壞水利工程行為。時間久了,小型農田水利設施被棄管棄養。”
此外,由基層政府自主投資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較少,東營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的鄉鎮大多財政比較困難,鄉鎮自主實施農田水利建設的財政壓力較大,存在畏難情緒和“等靠”思想,缺乏自發實施項目的積極性。財政投入的相對不足引發水利工程建設標準偏低、工程管理維護不到位等問題。
節水灌溉需提速
節水高效是新時期農田水利工作的根本指針。6月29日,記者獲悉,去冬今春全市共襯砌渠道172.5公里,新建整修各級溝渠2538公里,治理河道81公里,新建水庫2座,新增水庫庫容90萬方,新建改建配套建筑物7546座,改善恢復灌溉面積80.6萬畝,改善除澇面積72.4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9.8萬畝。然而,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對穩定水源、不間斷供水和高效節水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現有農田水利設施條件還相對滯后,農田水利建設需求依然迫切,治理任務較重。
6月29日,記者聯系到廣饒縣丁莊鎮的西瓜種植大戶丁開忠,他說:“我也知道用滴灌好,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節省人力,后期回報還大。可是目前來看,前期成本太高了!”
在東營,像這樣的蔬果、糧食種植大戶有很多,真正做到節水灌溉的寥寥無幾,據悉,僅有作為山東農業大學智慧農業重點試驗基地的東營區黃河街道景屋生態果蔬種植合作社使用水肥一體化有機基質栽培技術。
“條例規定了農田灌溉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制度,并鼓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這就意味著對農田灌溉提出了新要求。”市水利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我市在這些方面處于探索階段,但條例的頒布對農田灌溉用水方面提出的建議很值得學習。
條例頒布助力新時期探索
“我們一直在探索經濟新常態下,如何提升水利傳統動能,發揮水利對社會、經濟、農業的支撐作用,加強基層服務體系建設,推廣有價值的創新做法。”市水利局工作人員說,“目前,河口區先行先試,加快推進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工作。墾利縣探索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承包租賃模式,將重點縣項目泵站、建筑物及附屬管線予以公開租賃、承包,實現了農田水利設施良性運營。”
據了解,《農田水利條例》中提到,國家鼓勵和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民和其他社會力量進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經營和運行維護,保護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節約用水,保護生態環境。并且,國家將引導金融機構推出符合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加大對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這就意味著,農田水利建設將會邁上新臺階。
“條例的頒布無疑是一股盛夏涼風,助力農田水利建設發展。而我們也將會充分聽取農戶、村干部對工程建設的需求和意愿,探索創新農田水利管理機制。”市水利局工作人員表示,“也希望政府能夠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市、縣、鄉財政投入穩定增長長效機制。明確市縣鄉投資配套比例和規模,保護基層水利建設積極性。” 來源:東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