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問題突出,水生態損害嚴重。伴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特別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推進,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愈加尖銳,水生態和水環境壓力倍增。解決好這些突出的水問題,事關“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問題,隨著全面改革不斷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越來越注重運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解決水問題。水權交易,正是運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要途徑。嚴峻的水情,也對加快水權水市場建設提出了迫切要求。自2000年浙江省東陽市和義烏市完成水權交易“第一單”以來,寧夏、內蒙古、福建、甘肅、新疆等地,也陸續開展了水權交易的實踐探索,這些探索和試點,為組建“國字頭”的水權交易所提供了有益經驗。在時代要求和現實需要的多重背景下,中國水權交易所應時而生,它不僅是水資源管理和資源要素市場建設領域的一項重大變革,也是經濟體制改革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
從全局層面看,設立中國水權交易所,建立富余水權市場轉讓機制,能夠向社會傳遞節約水量可以通過轉讓獲得收益這樣一個信號,必將極大地促進節約用水和水資源保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通過水權交易,用市場機制配置水資源,能進一步強化公眾的水商品意識,促進水價改革,倒逼產業轉型和升級,淘汰高耗水落后產能,激發優質水的供給動力,從而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作用。
從行業層面看,設立中國水權交易所,對勇闖水利改革“深水區”將發揮示范效應。以往,多是通過行政、工程、技術等手段配置水資源,“政府”這只手用得多。設立中國水權交易所,用“市場”這只手配置水資源,豐富和完善了水資源配置手段,是水利改革向“深水區”進發的一項重要突破,必將充分彰顯改革創新的示范效應,統籌引領水權交易平臺體系建設,促進水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并帶動水利其他領域改革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從區域層面看,中國水權交易所設在首都北京,其成立將為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發揮重要作用。在北京設立中國水權交易所,符合首都的城市發展定位,有利于充分發揮北京在金融、人才、科技等方面資源集聚的優勢,進一步強化首都核心功能,豐富首都特色要素市場體系。特別是有助于北京實現以市場機制緩解首都水資源瓶頸制約,以經濟手段促進節約用水,推動京津冀區域間水資源科學、有序配置和流轉,蹚出一條以市場化手段破解資源性缺水城市難題的有效路徑。
市場的力量是強大的。中國水權交易所的成立,是我國水權水市場建設邁出的一大步,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我們一定要齊心協力,建好這個平臺,用好這個平臺,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同時,讓市場之手在水資源配置中發揮更顯著的作用。 來源:中國水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