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記者在河南寨鎮康順達設施園區的連棟智能溫室內看到,棚頂的噴頭正像降雨一樣均勻的噴灑著水霧,經過霧化的水滴灑落在枝葉上,園區內生產部經理紀軍告訴記者,微噴系統不僅對作物起到了清潔的作用,還避免造成土壤含水量過多而產生深層滲漏和大量株間蒸發。
密云縣是農業大縣,農業用水占據重要部分。自2006年以來,縣水務局大力發展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并根據大中型園區種植作物、需水量的不同,將滴灌、管灌和小管出流等節水灌溉方式廣泛運用到密云縣17個鄉鎮、154個村的田間和大棚。同時還取消了農渠、毛渠、田間灌水溝及畦埂,與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相比,節水可達20%-40%以上。
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不僅大幅度的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同時這些灌溉方式,還可以起到改善農田小環境的作用,從而提高農業產量質量,做到節水、增收雙贏局面。據了解,目前密云縣有農業灌溉面積42.6萬畝,已實施節水灌溉面積已達37.9 萬畝,預計到2015年將實現農田節水灌溉工程全覆蓋。
同時,本市全面推進設施節水、農藝節水、機制節水、科技節水。物聯網、智能灌溉系統、雨水收集、水肥一體化等大批綜合化的高效農業節水技術和設備的應用,為北京農業節水增添了諸多亮點。順義區趙全營鎮都市型現代農業萬畝方通過引進物聯網技術,提升了基地節水技術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
技術人員只需要在手機和電腦上輕輕一點,就可以根據玉米的水肥需求規律,將相應的水肥混合液定時定量輸送到田間,大幅度減少了用水量和施肥用工。去年,借助高效節水設施和農藝節水技術,全市實現節水2000多萬立方米。
本市還大力推進雨水回收利用,去年全市設施蔬菜集雨窖(池)總容積10萬立方米,畜牧高效集雨節水工程實現總容積6萬立方米,共回收利用雨水約50萬立方米。在密云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的綜合試驗基地里,雨水通過溫室棚膜和滲水管道流入容積70立方米的地下集雨窖,以滿足下半年作物的用水需要。這是膜面集雨節水技術,目前全市現有膜面集雨示范區3450畝,已覆蓋京郊10個區。
到2020年,全市糧經、蔬菜、畜禽、水產4個行業用新水的總體目標將減到4億立方米左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進一步提高,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高效節水農業樣板。 來源:吳江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