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北省種子站獲悉,今年河北省1000萬畝節水麥少采地下水5億立方米,相當于4個白洋淀多年的平均蓄水量。
河北省是典型的資源型嚴重缺水省份,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7。2014年國家開始在河北省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2014年秋,率先在衡水、滄州、邢臺和邯鄲4個設區市的43個縣(市、區)進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推廣小麥節水品種300萬畝。2015年,試點擴大至石家莊、邢臺、邯鄲、衡水、滄州等5個設區市的54個縣(市、區),節水麥面積達到1000萬畝。
為讓群眾盡快接受節水麥,省財政廳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節水麥種植補助。為充分挖掘節水麥的節水和高產穩產潛力,河北省制定了以節水品種為核心的集成技術體系。同時,在項目區安排200個小麥節水品種高產穩產示范方,集成節水小麥品種綜合種植技術,在高邑原種場和滄州市運河區集中展示,帶動市級建立了200個節水麥示范鄉鎮、縣級建起1000個節水麥示范村。在小麥生長關鍵時期,組織開展152次觀摩活動,激發了農民種植節水麥的積極性,確保了節水技術落實。
在種節水麥的地方,農民一改以往小麥澆3至4水甚至更多的習慣,整個小麥生長期只澆1至2水,畝均節水50立方米以上。據統計,2015年項目區300萬畝節水麥平均畝產893.6斤,超過全省小麥平均水平,還涌現出一批高產典型。今年,通過專家抽樣測產,估算1000萬畝節水麥平均畝產920斤以上。省種子站站長張志剛介紹,今年全省將再增加700萬畝節水麥,屆時,河北省節水麥面積將占到總播種面積的1/2。 來源: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