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謀劃 凝聚“嘉禾智慧”
為解決城鄉分割、布局分散、設施落后、管理粗放和水質隱患嚴重、水資源浪費大等問題,2009年4月,嘉禾縣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科學構想,聘請專家,因地制宜、高起點、高標準完成了《嘉禾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嘉禾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規劃報告》,以盤江水庫、泮頭水庫為水源建設中心供水區,以金山水庫、江里水庫、高峰水庫、鄒山水庫和島石泉為重點供水區,以千家洞水庫、雙口洞水庫、高寨水庫為備用供水區,同時,盤江水庫、泮頭水庫、鄒山水庫、金山水庫四個水庫供水管網互連互通,形成“一個中心、五個重點、三個備用”覆蓋全縣10個鄉鎮、200個行政村(居委會)、41萬城鄉居民的“153”供水格局。
協調推進 積聚“嘉禾經驗”
為了讓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做到更順民心、更合民意、更遂民愿,縣政府組織召開聽證大會3次,集中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部分群眾代表對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意見和建議,在得到了90%以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部分群眾代表認可的前提下,經過全面分析,科學論證,縣委、縣政府果斷出臺了《嘉禾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實施方案》。2010年10月,嘉禾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顧問,縣委副書記、縣長任總指揮長,縣紀委書記、分管農業的縣領導任副總指揮長,水務、發改、國土、林業、公安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嘉禾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總指揮部,同時根據工作需要,成立由縣水務局為項目法人的工程建設指揮部。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先后60余次現場辦公,解決建設中的用地糾紛問題128次,縣政府先后18次召開縣長辦公會議研究資金缺口問題,縣紀委先后150余次深入施工現場,對工程建設進度、質量進行督導檢查,嚴格考核,嚴肅問責,層層壓緊、壓實工作責任,推動形成多方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綠色建管 匯聚“嘉禾特色”
按照“政府引導、民辦公助,整合資金、集中連片”的模式,采取“主管進鎮、支管進村、管網達組、龍頭入戶、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的方式,主體工程由縣水務局作為項目法人負總責,按四期分五年進行建設:一期于2010年12月10日開工建設,工程總投資為6900余萬元,鋪設管網里程27.6公里,日供水規模為3.2萬噸;二期總投資為6600余萬元,鋪設管網里程66.6公里,為塘村鎮水廠和坦坪鎮管網工程建設及珠泉、車頭鎮管網延伸改造工程建設;三期總投資6490余萬元,為龍潭鎮金山水廠供水工程及管網延伸、普滿鄉江里水廠供水工程及管網延伸;四期總投資5885余萬元,鋪設管網里程46公里,為石橋鎮、田心鎮、坦坪鎮和廣發鎮以及珠泉鎮部分村的管網延伸工程。2015年10月底,一、二、三、四期主體工程已全面竣工。按照“建管分離”原則,明確由項目法人嘉禾縣水務局負責工程建設,工程竣工正常運行后,再由縣自來水公司下設的二級機構——嘉禾縣城鄉供水分公司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運行管理,縣城鄉供水分公司根據水網布局,推行“公司+用戶”“公司+用水戶協會+用戶”兩種管理模式,“抄表到戶”“總表計量”“智能IC卡到戶”等三種營銷方式,大大提高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后管理的效能。
開放融資 集聚“嘉禾做法”
嘉禾縣運用改革的辦法和市場機制,采取“兩手發力”的辦法,最大限度地爭取上級水利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的支持,爭取更大份額的財政“蛋糕”,利用一切資源、動用一切關系、窮盡一切手段,想盡一切辦法,廣泛吸引社會力量和民間資金參與水利建設,構建開放多元、持續穩定的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投入機制,爭取農村安全飲水中央省級資金約6000萬元,爭取縣財政每年投入2400萬元以上,打捆使用涉水項目資金3900萬元,向銀行借貸建設資金4000萬元,向社會籌措捐資2400余萬元,采取BT建設模式籌集資金1.9億元,融資帶建模式融資1億元。
共享發展 齊聚“嘉禾樣本”
為了讓廣大人員群眾真正的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嘉禾縣出臺《嘉禾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暫行辦法》《嘉禾縣城鄉供水一體化進村入戶實施細則》,實施2014年—2016年農村自來水進村入戶三年“獎補”行動,鼓勵農村村民接用自來水,推出“以獎代補”政策,縣財政按實際入戶所需要經費的50%,且不超過2000元/戶的金額進行獎補,對縣自來水公司按10元/戶的標準補貼管護經費。堅持“成本核算、公平負擔”的原則確定水價為1.83元/噸,與此同時,對農村五保戶、低保戶等困難群體給予3噸/月的減免、10元/月的補貼。 來源:新浪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