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寧畬族自治縣水利局的數字河道監控室里,工作人員鼠標輕輕一點,母親河——鶴溪河、畬鄉綠道入口的流域情況就顯示在大屏幕上,15臺網絡高清激光高速機和30臺槍型紅外網絡攝像機從張村電站開始到慶景青公路大橋,實現24小時全天候“站崗”,坐在這個“中軍帳”中,全長8公里河流情況一目了然。
這套“數字河道”智能系統不僅長著“千里眼”,而且還有著看不見的“長臂”。現場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該系統可同時采集水位、雨量和水域圖像信息,并實時上傳進行遠程共享和查詢,實現系統聯動、信息共享。同時,系統可對任意控制站點設置液位警戒值,出現異常時,能自動將信息通報給指揮調度人員,實現實時監測、巡檢及預警控制,達到無人自動化監測目的。
這只是景寧探索“智慧治水”建設的一個縮影。自歸“零翻篇開新局”主題大討論活動開展以來,縣水利局針對水利工程運行管理中存在的難點問題,著手水利技術革新,狠補“智慧”短板,將傳統的水利向現代化、信息化進行轉變,有效提升河道堤防的管護工作效率和效能。
“自從安裝了這些‘天眼’,今年以來,在河道非法采砂、拋投垃圾、電魚毒魚、排污等行為‘零’發生。”監控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全方位的“數字”監測相較于傳統工程來說,工作效率也有了質的提升。此外,數字河道還與公安建立聯動機制,共享信息數據,達到取證、執法處理和審批一站式服務,實現對城區河道實時遠程視頻監控,今年以來,共計提供了案件線索6條。
據了解,景寧縣數字河道創建工程,項目總投資150萬元,是全市唯一的縣級“數字河道”設備。下階段,該縣將以“智慧治水”理念為引領,規劃在縣域各重點河段啟動“數字河道”工程建設,力爭實現水域“數字河道”的全覆蓋。 來源:中國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