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業,是互聯網與農業的一次跨界與融合,其作用方式是將互聯網的技術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創新充分應用到農業產業鏈的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旨在推動農業的轉型與升級,最終把農業引領到智慧農業的道路。
而互聯網+農業B2B,是互聯網+在農業領域進行突破和實踐的重要運營模式,主要通過若干個“B”有機銜接,并最終打通產品、信息、資金在農民與消費者之間的整個通路。同時互聯網+農業B2B具有規模大、機會多、風險小等特點,成為未來農業電商發展的重心,也是行業內外各企業爭相追逐的紅利點。
《互聯網+農業(B2B)行業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主要分為三部分構成:互聯網+農業(B2B)的大環境分析,互聯網+農業(B2B)的現狀分析,互聯網+農業(B2B)的遭遇問題及未來趨勢。
一、互聯網+農業(B2B)的大環境分析
1.政策
在2015年3月5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家總理李克強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自此,“互聯網+”便上升為國家的一項戰略方針。互聯網積極向其他行業跨界、滲透與融合,幫助其進行轉型與升級,已成為推動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一支有力杠桿。
互聯網+農業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如火如荼展開,然而互聯網+農業B2B電商正是傳統農業在轉型與升級過程中表現的最為積極、最引人矚目的一種運營模式。
國家明確提出把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政策認為,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需要在物流設施的完善、網絡信息的普及、電子商務環境的改善等方面有所努力,只有通過這些元素的協作才能提升農村電商的應用水平,才能培育出多元化的農村電商的市場主體。
傳統農業正是在互聯網的滲透中走向了農業現代化、農業電商化、農業生態化。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需要傳統農業利用互聯網手段去進行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向現代農業的轉型與演進。農業電商化正是農業現代化的一種表現方式,只有大力發展農業電商才能解決農業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等整個環節中所面臨的痛點,也只有這樣農業現代化也會不斷的向前發展,最終把中國農業推向可持續發展之路,走向農業的生態化。
國務院、農業部頒發的一系列“互聯網+農業”指導意見以及地方政府的積極配合,為互聯網助力農業的轉型升級給予了強大的后盾,中國農業B2B電商終于迎來了春天。
2.經濟
2015年是中國大改革、大調整、全面推進的關鍵一年,也是中國經濟“新常態”全面步入“攻堅期”的一年,GDP增速的持續下滑為6.9%,成為1990年以來增速最低的一年。2015年不僅是中國經濟轉型承上啟下的關鍵年,也是“新常態”中最艱難的一年。
國內糧食的產量從2010年的54648萬噸增長到2015年的62143.5萬噸,年增長平均2.6%,糧食產量的變化是中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農業生產水平。同時,從農民收入及增長率的維度看,農業經濟增長處于穩步提升階段,預計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將突破10000元大關,并且在2012年到2015年間,該增長率始終維持在10%以上,表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農民收入的增加將為農民的消費、投資注入強勁的動力,這將進一步刺激農業經濟發展,為農業電商發展帶來更大的可能。
農村經濟向好的態勢為農民互聯網的使用率提供了經濟溫床,另外,在國務院所頒發的《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 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的政策推動之下,農村地域性的互聯網呈現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加速發展態勢。農民網購的習慣也在漸漸的養成。根據CNNCI所發布的《2014年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研究報告》可以得知,2012到2014年短短的3年之內中國農村網民網購人數從4515萬人增加到了7714萬人,增長率達到了41.2%。這批農村網民無疑是中國農村網絡信息覆蓋的第一批見證者也是受益者,他們利用網絡購物所養成的消費習慣深深的為農業電商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認知、引導和使用的基礎。
3.社會
2015年12月,《2015年度中國B2B從業人員調查與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B2B行業從業人員信心指數為99.2,較去年大幅增長35.9%。B2B指數提升已明顯刺激到B2B行業的發展,B2B越來越受到傳統企業以及初創型企業的關注和青睞。
伴隨著農業互聯網化、現代化的進程,國內出現了一群有文化、有創新、有組織、有互聯網思維的農業生產者和引導者,即新農人。阿里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農人研究報告(2014)》表明,新農人具有四大基因,分別是互聯網思維、創新意識、自組織性和文化理念,同時還兼具生態理念。《中國新農人研究報告(2014)》還認為,中國新農人規模已經超過百萬,這種龐大的新生群體以及不斷增長的趨勢或將成為推動農村現代化發展的主流力量。
對于農業B2B行業的發展,人才始終是最為關鍵的問題,新農人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無疑緩解了這方面的困境,但是我們也看到,相對于龐大的農業B2B電商市場,人才的缺口還是很大,市場的最大閾值還遠遠沒有觸頂,留給農業B2B電商領域的后入者的進入時間和領域還有很大可為的余地。 來源:投資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