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麥子抽穗、灌漿,到了澆水的關鍵時節。可是,河南許昌縣陳曹鄉尚莊村的麥田卻少見人影。一眼望不到邊的麥地,只見一名“井長”操控,多臺長達200米的中心支軸式噴灌機伸展“臂膀”,噴灑水汽。所到之處,麥苗美美洗著“淋浴”,煥發勃勃生機。
“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無收在于水”。如何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2014年,許昌市決定用3年時間,連片建設5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項目涉及長葛市、許昌縣11個鄉鎮267個行政村,概算總投資7.7億元,預計每年節水2080萬立方米,節省電費約630萬元,節省人工費8000萬元,每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2億元。
走進市級灌溉試驗站,只見10多種節水灌溉設備“各顯身手”。農灌井實時水量監控、氣象監測、墑情監測系統等“節水十八般武器”可最大限度節約用水。據測算,許昌已建成的38.2萬畝示范區,每年可節約用水1400多萬立方米,水利用系數達到0.8,畝均增產70公斤。
節水灌溉解放了農村勞動力。尚莊村農民、井長尚明存說,以前全村只有35眼機井,每次排隊澆地,3個青壯勞力1周才能澆90畝地,而使用中心支軸式噴灌機,點個按鈕,一天便能澆完。尚明存算了一筆賬:“用灌溉機澆地,每畝成本約10元,90畝地共需900元。3個青壯年如果出去打工,每人每天掙150元,7天能掙3000多元。”
據許昌市相關負責人介紹,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節水、增產效益明顯。像2014年,許昌遭遇63年以來特大干旱,示范區采用節水灌溉設備,比非示范區多澆2—3遍水,夏糧生產再創新高。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