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井不出水了,請你來給我們看一看吧。”1986年的一天,正在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下鄉的王劍永接到村民的求助,據他回憶,這樣的情況在那時候就已經時常出現,地下水下降給農業澆地蒙上了一層陰影。
圖文無關
30年的發展,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十分嚴重,已經成為全國最大地下水漏斗區,缺水直接影響農業發展,還會引發一系列生態和地質災害問題,節水已刻不容緩。
河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如何節水灌溉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近日,河北省政府印發《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推行農業用水計量收費,農業水費收取率達到95%以上。“我們想通過這樣的政策去控制地下水的使用,并且培養農民節約農業用水的意識。”河北省水利廳財務處處長王劍永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難度非常大
《意見》的出臺,是要發揮價格經濟杠桿作用來促進農業節約用水,推進農業水價改革,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提高農業用水效率,遏制地下水超采,搞好水生態修復,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只有用制度才能引導農民節水。”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孔祥智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的出臺很有必要,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形成節水農業模式。
根據《意見》內容,確定河北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節水和農田水利體制機制創新、與投融資體制相適應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
此外,《意見》要求,農業用水價格總體達到運行維護成本水平,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普遍實行,可持續的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水權流轉機制基本建立,先進適用的農業節水技術措施普遍應用,農業種植結構實現優化調整,促進農業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約化轉變。
《意見》指出,全面推行計量收費,農業水費收取率達到95%以上。到2020年,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項目區和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完善的地區率先實現改革目標;到2025年全面完成改革任務。
“難度非常大。”王劍永在推行農業用水計量收費時如此感慨。在他們的推行工作中,最大的困難就是老百姓不接受。
為此,除了政策的制定,為了讓老百姓意識到節水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并積極配合《意見》內容,政府還做了一個動漫宣傳片來推廣。
2014年,衡水、滄州、邯鄲、邢臺4個試點市的49個試點縣(市、區)就已經開始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目前,我們已經有8個試點縣,正在安裝計量收費設施,安裝完畢后就可以實行刷卡收費。”王劍永說。
據他介紹,現在已經有兩個縣全部安裝完畢,其他的縣會在6月底實現全面安裝。
三個方面“下手”
為實現《意見》目標,分別從三個方面提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主要任務和措施:夯實農業水價改革基礎、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
其中,夯實農業水價改革基礎還包括完善供水計量設施、建立農業水權制度、加強水資源調配管理、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創新終端用水管理。
《意見》指出,井灌區要逐步推行“一井(泵)一表,一戶一卡”。此外,渠灌區全部實現斗口及以下計量供水,末級渠系根據管理需要細化計量單元,揚水站點要計量到泵站出口。
在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時,則是從逐步實現成本定價、定額管理超用加價、推進終端水價制度、探索實行分類水價、分級制定農業水價、加強水費征收監管六個方面鋪展開。
在孔祥智看來,河北為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提供農產品,而農產品中蔬菜、水果都是高耗水,解決節水問題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節水技術上。
《意見》里明確,要根據土壤墑情和作物生長期需水量,實施科學精準灌溉。同時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積極推廣農機深松、播后鎮壓、限水栽培等農藝節水技術,加強農業節水技術宣傳培訓和技術指導。
“水價改革的形式多樣,我們主要對農業用水推行‘定額管理、超用加價’和‘一提一補、按畝返還’”這兩種模式。”王劍永介紹。這樣可以使節水灌溉成為農民的自覺行動,促進農業節水。超水權或超定額用水加價20%。
王劍永表示,實行農業用水計量收費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讓農民意識到抽水、澆地都是要花錢的,“讓他們形成這種一開水龍頭就要花錢的思想,以增進節約用水的理念”。 來源:中國三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