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允壩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牽手山東壽光蔬菜產業控股集團,引用物聯網先進技術,“蔬菜大棚”變身“智能工廠”,實施精細化、標準化、科學化生產,實現蔬菜種植優質、高產,助力“智慧農業”發展,打造“四川一流、川南第一”蔬菜產業品牌。
走進園區蔬菜大棚就像進入了蔬果王國,特別新奇,滿是驚喜。一排排整齊的蔬果長得正歡,特長的絲瓜、超大的南瓜、五彩繽紛的番茄,琳瑯滿目,大開眼界,引得游人拍照不停……
這么大的蔬菜大棚里卻沒有想象中那么多工人的身影,在這里,少了泥土味,多了現代氣息,一個個大棚,更像是一個個現代化的智能工廠。
這得益于引用了先進的物聯網技術,江陽區農林局農技站站長李顯峰帶筆者走進智能溫室大棚的管理中樞——物聯網終端系統控制室,感受科技的魅力。
物聯網終端控制系統由無線傳感器、遠程控制終端和信息管理平臺共同組成,實現了現代移動通信技術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系統實時采集空氣溫度、濕度、PH值、風速等數據,同時還能及時給用戶發出預警信息,用戶收到預警信息后,通過手機就能實現對棚內設備的遠程控制。
李顯峰介紹,在這200畝蔬菜大棚內安裝了近100個探頭,每個棚內都安裝了360度高清攝像頭,可及時查看園區作物的生長情況。傳統農業中的澆水、施肥、打藥,農民完全憑感覺,靠經驗。而如今,在董允壩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都有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實時定量“精確”把關,實現按需供給,讓蔬菜種植不再跟著感覺走。
技術人員王慶亮正在查看番茄長勢情況。“哪個階段需要什么養分,蔬菜上面長了什么蟲,需要用什么藥,我都了如指掌。”王慶亮滿臉的“得意”,通過精準的控制,可創造適合作物生長的最佳環境,從而大大提高農作物的品質。
足不出棚給蔬菜看病,“千里眼”給出診斷意見,“大棚管家”不僅可以遙控大棚,還能夠給蔬菜進行遠程診斷看病,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能有效防治病蟲害,方便、省心多了!
物聯網技術的運用,實現了智能化識別、定位、追蹤、監控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時間成本,原來一名管理員最多能管理50畝地,現在可以管理700畝地。工作人員只需輕點鼠標,就能種好菜、養好花了。科技含量增強了,規模化、產業化生產的步伐也加快了。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