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義縣建設南昌最大生態農業基地休閑旅游將成亮點無土栽培+物聯網+訂單種植“南昌菜園”讓人耳目一新
水果黃瓜長勢喜人。
喝營養液長大的青菜。
無人值守的溫室。
生態種植+休閑觀光的現代都市農業牌應該怎么打?4月19日,在安義縣長均鄉斐然生態園里,記者看到,這里的500畝綠色蔬菜全部由企業下單訂購,每公斤價格高出市面幾元錢也有人搶著要;4000平方米玻璃溫室內,有無土栽培的奶油生菜、有機黃瓜,都是“喝著”營養液長大,首批產品上市后準備直供五星級酒店;1600畝天然水庫,垂釣、蹦極和水上樂園,今后也將成為南昌人新的休閑去處。
這個規劃總面積達1萬畝的南昌菜園項目,正以生態農業、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相結合的模式,打造成一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本報記者張曉欣陳璋
用物聯網技術栽培綠色果蔬
4月19日,梅嶺獅子峰腳下的斐然生態園。
一間面積4000平方米的玻璃溫室里,一排排蔬菜在栽培架上間隔均勻,或插在水袋中,或插在基質盆里。“這里的水可是大有講究,里面富含營養液,能滿足蔬菜生長的需求。”溫室技術負責人付前英如是說。此外,基質材料也是采用椰糠、草炭和珍珠巖混合配比而成,“雖然外形像土壤,但效果可完全不同。”
據了解,目前溫室中栽培的水果黃瓜、奶油生菜、櫻桃番茄等,以及栽培過程中采用的滴灌、控溫等技術,均是來自于以色列、日本和我國臺灣等地。“從品種上講,這些果蔬在產量、抗病性和口感上都會更好。以黃瓜為例,普通土壤栽培兩個月成熟,一年采摘兩次,而無土栽培只需一個半月就成熟,采摘周期近10個月。所以,盡管無土栽培成本要高出土壤栽培50%,但產量卻高出100%。”
對果實品質,付前英拿番茄進行了一番比較。“在給花粉受精時,我們是把番茄震動棒放在花邊上,通過震動讓花粉彈落,雌花便能自然受精掛果。而市場上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給雌花涂抹激素,不受精也能掛果。因此,二者品質上有著明顯區別。”
要種好這些“高大上”的果蔬,我們采用了一整套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現代農業管理體系。付前英介紹,溫室內分布了智能探頭,可實時采集現場溫度、濕度和光照等信息,并傳輸至監控系統。技術人員通過手機操作便能調節溫度和濕度,開關玻璃大棚。“這種通過數據進行的判斷比人工經驗會更精確,可以保證產品全年不受外界影響。”
付前英說,月底首批產品采摘后將直供五星級酒店,價格高出市場一倍。
事實上,這里并不是僅僅著眼于高端市場,老百姓的餐桌同樣被鎖定。
“我們的蔬菜現在不愁賣,很多大客戶都搶著要,根本供應不過來。”營銷總監黃春發告訴記者,園區投入480多萬元,打造了500畝精品蔬菜種植基地,種有包括花菜、辣椒、西紅柿、空心菜等在內的20多種家常菜。“實行訂單農業,根據客戶需求種植。”
在售價上,這些蔬菜普遍比市面上貴兩元錢左右,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2元。“客戶知道我們不用農藥和化肥,所以盡管貴一些,他們也愿意長期合作。”
據統計,目前南昌市已有4家企業的4000余名員工,每天吃的都是這里的綠色蔬菜。“還有企業聽說后,也主動找上門要求訂購,現在的問題是生產跟不上,”下一步要做的是“擴大種植面積。”此外,根據規劃,我們還將引入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為園區內所有農產品貼上標簽,消費者通過手機掃碼便知道產品的來源,做到“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據介紹,目前精品蔬菜每年產銷1000多噸,收入1600多萬元。
在安義縣農業局局長萬齊印看來,無論是無土栽培還是精品蔬菜,走的都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路子。 “無土栽培和物聯網技術,對于當地智慧農業體系的搭建有著重要作用。”萬齊印說,從土地復種指數上看,普通產地的蔬菜是一年2茬,簡易大棚一年3.5茬,而無土栽培可達5-6茬。此外,不論是水培還是基質培,都需要最新的技術和品種,科技含量高,符合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而瞄準老百姓的菜籃子,走生態農業的道路,對當地農業產業升級和農民增收起到了帶動作用。他清楚地記得,這片土地以前一直是種植水稻,由于土壤質量不高,產量和收入都不高。
“當時的水稻產量是每畝400到500公斤,按照2.4元/公斤收購價,產值就是1000多元。但改種精品蔬菜后,產量和產值都不可同日而語。以西紅柿為例,畝產可達1.5萬公斤,產值5萬多元。” 萬齊印說
此外,當地農民將土地流轉后,還可以在家門口就業,平均每人每月收入達到3000元。“事實上,這些留守的農民年齡都偏大,就業渠道窄,所以這筆收入對他們生活幫助很大。”萬齊印說。
發力休閑農業和觀光旅游
無土栽培和精品蔬菜是南昌菜園的兩個亮點,但亮點遠不止于此。4000平方米的生態餐廳,里面引進上百種植物——白玉蘭、西洋杜鵑、美女櫻、鶴望蘭……搭配小橋流水,置身其中,四季都能聞到花香。
生態餐廳外,是一個種植著薰衣草、玫瑰、馬鞭草等植物的300畝面積的鮮花園。按照設計,這里將成為南昌最大的婚紗攝影基地。
遠處,是一個水面面積達1600畝的水庫,這個水庫大有文章可做,比如垂釣、蹦極,還有水上樂園。“水庫對面是梅嶺獅子峰,旁邊的溫泉酒店和巴伐利亞風情小鎮已開工。今年我們會沿著水庫打通一條5公里長的綠道,游客可徒步或騎行往返于梅嶺景區和生態園,晚上可以露營或入住酒店。”
“我們規劃的是南昌最大的綠色生態農業基地,但做農業投入大、周期長,短期內要想獲得收益還是很困難,所以光種菜還不夠,做好休閑農業和觀光旅游也是接下來發力的方向。”斐然生態園董事長譚斐一句話,道破了這里與傳統農業最大的不同之處。
據介紹,生態園整體投資預計超過15億元,規劃面積達1萬畝,園內蔬菜、果茶、水面、林地一應俱全,將以生態農業、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等一產和二、三產業相結合的模式,打造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和休閑旅游度假區。
事實上,在接觸農業之前,譚斐一直都從事高速公路和房地產開發行業。“很多人勸我不要涉足農業,因為投入大、風險大。別的不說,單給園區內600多戶農戶房子穿衣戴帽就投入500萬,簽約9年來,固定資產投資加流動資金,投入已達4個億,這和我之前從事的資金高周轉行業可謂有著天壤之別。實際上,這些年都是在用房地產賺的錢養這個項目,因為我覺得生態農業、休閑旅游都是社會發展的方向。”譚斐說,早在2008年1月,與當地政府簽下土地流轉協議時,就已下決心要做這個項目。“當年,我們外出看項目,廣東、浙江、上海、河北轉了一圈,就發現北戴河有個集發生態農業觀光園,與我們定位相同且人氣很高,20元錢的門票,光這一塊收入就有兩個億。當時想,這就是我要做的。”
譚斐介紹,生態園雖說預計9月才開張,可看好的人不少,目前已有企業找上門要求對接健康養生、旅游休閑。“做企業不能光看眼下,要看到社會5年、10年后的發展趨勢,要打提前量。這個項目做好了,既能給南昌人提供綠色蔬菜,又能提供休閑旅游產品。從企業的角度而言,這是不是也是一種供給側改革?” 來源:中國江西網-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