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博野縣委宣傳部18日透露,在春季抗旱季節,該縣抓緊澆麥洇地的同時,用“加減法”打造節水農業,保護地下水資源,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水建設只做“加法”。博野縣經過多年節水設施建設,尤其是近兩年利用好水利專項投資,防滲管道已有290萬米,節水灌溉面積覆蓋29萬多畝。今年春冬兩季,縣水務局將充分利用好小農水專項資金,財政局將利用農業開發資金及農業土地整理項目資金,增加5萬米防滲管道建設,使全縣34.7萬畝耕地全部實現防滲管道化。
作物種植科學“加減”。2016年起,博野縣將逐年增加節水農作物品種,減少澆地用水。去年秋種該縣種植節水小麥近10萬畝,今年秋種20萬畝冬小麥將全部選擇“石麥15”抗旱節水品種,減少夏玉米等澆水多、效益差的種植,增加夏播谷、綠豆、紅小豆等用水少的雜糧種植,減少并逐步淘汰需要多澆水、澆大水才能高產的糧食品種,確保少澆水創高產。
“加”耕作技術“減”用水量。近幾年,博野縣東墟鎮在省農科院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改革耕作技術,小麥只澆1-2水就能獲得每畝超千斤的高產量。今年該縣將總結推廣東墟鎮的節水經驗,逐步實現小麥節水技術全覆蓋。兩年內普及實施秸稈還田和土地深松技術,提高土地水分涵養能力,最大限度地用好自然降水。甘薯、花生、棉花等作物全部推廣地膜覆蓋技術以降低水分蒸發,增加靠天收的作物品種和地塊,通過減少傳統耕作模式降低地下水利用率。同時,縣水務部門還建立了農田灌溉監控系統,宏觀掌握全縣農田灌溉用水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科學用水、節約用水方案。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