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結合,打造農業生態化
“農牧結合、種養結合、生態環保、循環發展,這是我們當前發展的基本實踐。”陳家村大弘農莊園楊莊主介紹,莊園劃出10畝牛場,養了60頭牛,“糞便全部通過專門的排污系統,用于莊內果樹、苗木、蔬菜的種植,是上好的肥料,舍不得浪費更不會造成污染。”據悉,大弘莊園是楊莊主自2011年承包荒山、林地、農田800畝建設而成,為了生態發展,僅排污設施這一項就投入近百萬元。
解放人力,促進農業科技化
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同樣,推動大橋鎮農業智慧化也離不開科技。“種豬”養殖基地——開盛生態農業負責人介紹:“目前,企業的園區建設主要體現了人居式豬舍、節能低碳、變廢為寶、循環利用、休閑觀光、傳播文化六大特色。特別是隨著科技化的滲透,各項成本大幅度降低。像用水、用電以及人工方面,都比傳統養豬節省了三分之二,而育肥階段的人工成本,只是原來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原來10個人干的活現在1個人就能完成。”
搭乘快車,發展互聯網經濟
“互聯網+”“電商經濟”“農業信息化”正在逐步被應于大橋鎮農業生產生活中,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村民的生活。大橋鎮著重發展本土農特產品“互聯網+”產銷模式,建立“淘江山”網上平臺,打造“新鮮土味,私人定制”的大橋電商品牌。據了解,目前已有600多戶簽訂特約供貨協議。
立足特色,開拓鄉村休閑游
大橋鎮現已主動積極對接臨鎮耕讀3A景區,欲打響橋頭、西坂等村以飲食為特色的農家樂品牌,在鄉村旅游熱潮中積極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探索出大橋獨具一格的民宿經濟,真正實現“玩在耕讀,吃在大橋。”
保障服務,提升幸福指數
國以民文本,鄉鎮發展利民為先。大橋鎮始終將“幸福”作為發展的目標導向,力求將每一項基礎服務工作做細,在創造條件提高群眾滿意度和幸福度的道路上不斷摸索前進。下到平日里關愛各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實施農村困難戶住房救援,幫助解決社會弱勢群體的實際困難,上到推進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農民健康體檢、農村養老保險、血防等工作。
大橋鎮是衢州市美麗鄉村示范鎮,自古以來被譽為魚米之鄉,作為一個農業大鎮,其農業發展備受矚目。近年來,該鎮轉變傳統的農業種植觀念,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推進“種植+養殖+加工”基地和家庭農場建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穩穩的將智慧農業形成大橋鎮發展新特色。
最后小編了解到也親眼所見,大橋鎮以生態美、環境優、村莊靚為指引,把全鎮當作一個大鄉村來規劃,把一個村當作一個景點來設計,充分挖掘每個村的特色。
古樟小憩——仕陽尾村
進入村口,兩顆千年古樟樹與村邊的小池輝映成趣,綠蔭掩映,藏風得水,意境十分優雅,是夏日納涼,冬日拉家常的好去處。千年古樟樹年復一年駐守在這里,在綿延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庇護者著一代又一代村民。
多彩農園——陳家村
走進陳家村,一片生機盎然、多彩富饒的農園呈現眼前。該村是聞名的產糧大村,1958年被國務院授予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近年,陳家村延續傳統,鞏固糧倉地位,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優勢,以土地流轉為突破口,引來了一批現代農企業來村“筑巢”。
宜養之地——西坂村
這里人杰地靈,在櫛風沐雨中,走出了一批又一批賢達才俊。這里的宅院錯落有致,溪邊山下沒有城市的喧囂,農舍里有的是恬淡和靈動。移步門外,處處青綠蔥蘢,看景日新月異、無時不變,細聽一脈相承、從未改變。
小荷才露尖尖角,以上并不能全面直觀地展現大橋鎮的智慧與美麗,小編建議不妨約上朋友三兩個,踏著春光去定能滿載歡喜回。 來源: 網易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