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名技術員,就管住了全村的灌溉用水,這在以前是連想都不敢想的。這正是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節水灌溉中發揮的功效。元豐村是全市開展地下低壓管道與噴微灌管網遠程控制系統建設的試點村,該系統作為一種物聯網農業應用與示范實踐,通過布置安裝電動閥、電磁閥等控件,結合“灌區遠程控制管理系統”,實現對區域內灌溉用水進行自動化管理、遠程控制、網上展示、監測預報。
小王給記者演示了系統操作原理。原來,元豐村建設了一座信號基站與3個接收信號終端,只要點擊鼠標,基站發出指令信號、接收器接收相應信號,實現放水閥門按指令自動打開,實現遠程智能化灌溉。市水利局水利建設科副科長胡哲表示,下一步,將對現有智慧水利物聯網技術進行開發,真正實現農業灌溉無人工操作:安裝在田間的水位傳感器會自動檢測水層深度,通過無線傳輸設備,將采集的數據實時傳輸到智能灌溉控制系統。系統做出判斷后,發出決策指令傳輸到田間的灌溉控制裝置,之后水池內的水就會自動灌入稻田。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灌溉系數,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切實提高了項目受益區農民的生活水平。以元豐村為例,在工程改造之前,全村共有13座泵站,至少需要13名管水員,每年的人工工資至少要15萬元,如今改造后,全村泵站減少到6座,配備兩名放水員,每年的工資支出減少一半以上。“以前農忙時很多村民會擔心灌水都灌不上,現在不用愁了,都是電腦給安排好了。”村里的老放水員朱海明算了一筆賬,利用傳統方式灌溉,一畝田年灌溉總費用超過120元,節水不到10%。而現在用了物聯網技術以后,除了管理設施投入外,基本沒有人工成本,節水40%以上。
據了解,除了龍翔街道,地下低壓管道與噴微灌管網遠程控制系統在洲泉、濮院等地也在開展試點并取得較好的成效。目前,我市共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9.86萬畝,其中地下低壓管道灌溉17.44萬畝、微灌2.36萬畝、噴灌0.06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34%。 來源:嘉興在線-嘉興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