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市主要依靠調引黃河水和開采地下水支撐全市各類的供水需求,但隨著用水量的增大、水污染等現象的出現,我市水資源供需矛盾漸漸凸顯。南水北調工程使我市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本地水 “三源”供水保障,對確保用水安全,提高供水保證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過去,“與君共飲長江水”在德州人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 2015年底,隨著德州市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工程的完工,德州人終于用上了長江水。長江水到達德州,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水資源匱乏這一困擾德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本地水“三源”供水保障。去年,我市華魯恒升集團通過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用了1000多萬立方米的長江水。
續建配套工程建設領跑全省
德州市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工程分為4個供水單元,分別是德州市區供水單元、武城縣供水單元、夏津縣供水單元以及舊城河供水單元。其中舊城河供水單元涵蓋平原、陵城區、寧津、樂陵、慶云5個單項供水工程。整個工程自2012年12月開工建設。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納入年度考核指標。市水利局、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盡職盡責,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克服土地征遷、灌區影響以及冬季施工等困難,千方百計加快工程進度。經過了3年多的緊張建設,全市完成新建、改造引水線路總長243.79千米,新建水庫6座、泵站13座,埋設供水管道172.48千米,總投資24.1億元,基本完成全部工程建設任務,建設進度及質量走在全省前列。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被評為“國家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先進集體”。
8個縣市區可引調長江水
按照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的調度, 2013年11月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首期調引的3400萬立方米長江水到達山東。
我市處于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的最北端,長江水通過京杭大運河以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流入我市武城縣的大屯水庫。之后,再通過全市有關河道和管網,調送各縣市區。目前,我市武城、夏津、平原、德城、陵城、寧津、樂陵、慶云8縣市區可以引調長江水。“多年來,我市主要依靠調引黃河水和開采地下水支撐全市各類的供水需求,但隨著用水量的增大、水污染等,我市水資源供需矛盾漸漸凸顯。”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于富斌介紹,“南水北調工程使我市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本地水‘三水源’保障,對確保用水安全,提高供水保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依法管理保障水質和安全
為確保南水北調工程經濟效益、工程效益和生態效益,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以2015年頒布的《山東南水北調條例》為依據,采取強有力措施,依法運營、管理長江水,確保質量和安全。
重點強化南水北調沿線水生態保護,確保水質安全。將南水北調工程沿線范圍劃入生態紅線,紅線區內禁止一切與保護無關的建設活動,時刻關注各出水口和引水口是否有污染物、放射物、廢液廢渣等,確保水質安全。按照精細化、規范化管理目標要求,進一步健全制度,理順機制。每月一次對全市配套工程進行執法巡查。同時,做好配套工程運行、調水銜接、工作協調等工作,逐步提高消納長江水能力,按照“先節水、后調水,先地表、后地下”的要求,切實加強對長江水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實現長江水的高效配置。 來源:德州新聞網
過去,“與君共飲長江水”在德州人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 2015年底,隨著德州市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工程的完工,德州人終于用上了長江水。長江水到達德州,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水資源匱乏這一困擾德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本地水“三源”供水保障。去年,我市華魯恒升集團通過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用了1000多萬立方米的長江水。
續建配套工程建設領跑全省
德州市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工程分為4個供水單元,分別是德州市區供水單元、武城縣供水單元、夏津縣供水單元以及舊城河供水單元。其中舊城河供水單元涵蓋平原、陵城區、寧津、樂陵、慶云5個單項供水工程。整個工程自2012年12月開工建設。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納入年度考核指標。市水利局、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盡職盡責,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克服土地征遷、灌區影響以及冬季施工等困難,千方百計加快工程進度。經過了3年多的緊張建設,全市完成新建、改造引水線路總長243.79千米,新建水庫6座、泵站13座,埋設供水管道172.48千米,總投資24.1億元,基本完成全部工程建設任務,建設進度及質量走在全省前列。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被評為“國家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先進集體”。
8個縣市區可引調長江水
按照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的調度, 2013年11月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首期調引的3400萬立方米長江水到達山東。
我市處于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的最北端,長江水通過京杭大運河以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流入我市武城縣的大屯水庫。之后,再通過全市有關河道和管網,調送各縣市區。目前,我市武城、夏津、平原、德城、陵城、寧津、樂陵、慶云8縣市區可以引調長江水。“多年來,我市主要依靠調引黃河水和開采地下水支撐全市各類的供水需求,但隨著用水量的增大、水污染等,我市水資源供需矛盾漸漸凸顯。”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于富斌介紹,“南水北調工程使我市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本地水‘三水源’保障,對確保用水安全,提高供水保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依法管理保障水質和安全
為確保南水北調工程經濟效益、工程效益和生態效益,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以2015年頒布的《山東南水北調條例》為依據,采取強有力措施,依法運營、管理長江水,確保質量和安全。
重點強化南水北調沿線水生態保護,確保水質安全。將南水北調工程沿線范圍劃入生態紅線,紅線區內禁止一切與保護無關的建設活動,時刻關注各出水口和引水口是否有污染物、放射物、廢液廢渣等,確保水質安全。按照精細化、規范化管理目標要求,進一步健全制度,理順機制。每月一次對全市配套工程進行執法巡查。同時,做好配套工程運行、調水銜接、工作協調等工作,逐步提高消納長江水能力,按照“先節水、后調水,先地表、后地下”的要求,切實加強對長江水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實現長江水的高效配置。 來源:德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