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地下管廊代表城市的良心,反映城市的發展方向和管理水平。”1月26日,市政協委員、林同棪國際工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進建議,盡快立法保障綜合管廊百年工程,不僅可消除傳統城市建設中的“拉鏈路”、“蜘蛛網”等現象,還能有效筑牢城市的“里子”。
楊進告訴記者,綜合管廊1832年起源于法國,歐美發達國家應用非常普遍,已經成為城市的必備基礎設施。在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的東亞地區,如日本、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綜合管廊被普遍、大規模建設。
楊進說,綜合管廊最重要的一點是將城市管線納入“可控狀態”,保障其安全、可靠運行;其次是環境和資源效益,比如經常說的解決“拉鏈路”問題和土地集約利用;更高層面來說,通過綜合管廊的建設,改善城市管理狀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這才是最終的目標,也是目前面臨的挑戰。
楊進透露,重慶市2004年開始計劃在江北嘴建設綜合管廊,盡管當時得到市領導的高度重視,但由于管線單位協調問題而放棄了實施,“這確是一大遺憾。”
楊進建議,重慶市應針對地方特點,率先實現相關的地方立法,必將吸引更多資金,促進綜合管廊建設。他提出,地方法規應對綜合管廊“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作出規定,并確定市級的管理機構和相關的責任部門;規定管線強制入廊措施,及其有償使用規則、費用分攤辦法;同時鼓勵管線單位、社會資金以 PPP等方式投入綜合管廊建設和運營管理,通過法律保障形成回報機制。 來源:重慶日報
楊進告訴記者,綜合管廊1832年起源于法國,歐美發達國家應用非常普遍,已經成為城市的必備基礎設施。在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的東亞地區,如日本、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綜合管廊被普遍、大規模建設。
楊進說,綜合管廊最重要的一點是將城市管線納入“可控狀態”,保障其安全、可靠運行;其次是環境和資源效益,比如經常說的解決“拉鏈路”問題和土地集約利用;更高層面來說,通過綜合管廊的建設,改善城市管理狀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這才是最終的目標,也是目前面臨的挑戰。
楊進透露,重慶市2004年開始計劃在江北嘴建設綜合管廊,盡管當時得到市領導的高度重視,但由于管線單位協調問題而放棄了實施,“這確是一大遺憾。”
楊進建議,重慶市應針對地方特點,率先實現相關的地方立法,必將吸引更多資金,促進綜合管廊建設。他提出,地方法規應對綜合管廊“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作出規定,并確定市級的管理機構和相關的責任部門;規定管線強制入廊措施,及其有償使用規則、費用分攤辦法;同時鼓勵管線單位、社會資金以 PPP等方式投入綜合管廊建設和運營管理,通過法律保障形成回報機制。 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