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國家監測規范和要求,天津市環境監測部門每月監測,汛期加密監測(每旬),全年開展1次全項(109項指標)監測,結果顯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天津段水質保持在Ⅱ類標準。天津市水務部門的監測結果顯示,水質常規監測24項指標一直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準及以上。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天津段通水一年來,天津引江供水系統整體運行平穩、水質良好,初步顯現出包括水環境改善、水資源短缺緩解、城市供水保證率提高、地下水壓采進程加快、水務工程體系壯大、社會公眾節水熱情增強等綜合效益。
促進了水環境改善。由于水資源短缺,生態用水長期得不到補給,引江通水前,天津市河道大多斷流,河湖水域面積萎縮,河道水質難以保證。引江通水后,全市城市生產生活用水水源得到有效補給,替換出一部分引灤外調水和本地自產水,有效補充農業和生態環境用水。同時,促進了環境用水調度機制的創新,變應急補水為常態化補水,擴大了水系循環范圍。一年來,累計向景觀河道補水3.93億立方米,創歷年之最,極大改善了城市水環境,為美麗天津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緩解了天津市水資源短缺問題。引江通水一年來,天津市新增城市供水量3.9億立方米,供水區域覆蓋中心城區、環城四區、靜海區和濱海新區部分地區,面積達1200平方公里,超過常住人口數量一半的天津居民從中受益。
提高了城市供水保證率。引江通水后,天津市在引灤工程的基礎上,又擁有了一個充足、穩定的外調水源。中心城區、濱海新區等經濟發展核心區實現了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得到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構架了城鄉供水新格局。引江通水后,天津市已構架出一橫一縱、引灤引江雙水源保障新的城市供水格局,形成了引江、引灤相互連接、聯合調度、互為補充、優化配置、統籌運用的城市供水體系。
加快了地下水壓采進程。一年多來,加快了濱海新區、環城四區地下水水源轉換工作,共有80余家用水單位完成水源轉換,吊銷許可證73套,減少地下水許可水量1010萬立方米,回填機井110余眼。
壯大了水務工程體系。為切實管好用好引江水,天津市成立了南水北調調水運行管理中心和4家運行管理單位,專職負責南水北調工程運行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工程管理辦法和預案,為工程運行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據。
進一步激發了社會公眾的節水熱情。一年多來,天津市先后組織了南水北調中線行、市民代表看中線等宣傳活動,南水北調、節約用水再次成為公眾輿論熱點,進一步增強了市民節約用水的自覺性。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