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智慧水務的暢想
背景:李克強總理在今年3月5日全國人大所作的報告上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并強調要發展“智慧城市”,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域文化。其實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有效治理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加強城市供水供氣供電、公交和防洪防澇設施等能效建設,達到讓城市生活更便捷、環境更宜居的目的,實現城市的善治。
當智慧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智慧水務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必然產品。
主題:未來智慧水務的暢想
話題:
1、 智慧水務的基本概念;
2、 智慧水務之供水;
3、 智慧水務之排水;
微水會主體內容
在介紹智慧水務之前,需要了解智慧城市,智慧水務是智慧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品。
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潘云鶴 表述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將當代傳感器技術、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和各種高新技術融入城市的各個系統,形成城市建設、城市經濟、城市管理和服務的升級發展。
仇保興 (國務院參事、原住建部副部長、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在智慧城市建設的背景、內容和途徑中提到:
智慧水務,包括城市排水、污水處理、安全供水、雨水收集與防災等,這一系列改進通過硬件建設是不夠的,需要軟件設施的加強。
智慧水務是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必然產生的一部分,而智慧水務的建設,不僅需要硬件支持,也需要軟件支持,利用傳感器物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技術手段,最終達到增收、減支、人性化的目的。
基礎概念:
智慧城市就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智慧城市不僅僅是ict,包含了四張網。城市水網,交通網,能源網與信息網。
水的問題,在城市建設的一級指標,包括三個部分,供水,排水,水循環,另外還有一個城市地下管線的工作。
智慧水務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是通過數據采集儀、無線網絡、水質水壓表、傳感器等在線監測設備實時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態,并采用可視化的方式有機整合水務管理部門與供排水設施,形成“城市水務物聯網”,并可將海量水務信息進行及時分析與處理,并做出相應的處理結果輔助決策建議,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水務系統的整個生產、管理和服務流程,從而達到“智慧”的狀態。
智慧水務的優勢:
1.及時準確地感知監測數據,提供智能決策
2.三維可視化管理,管網調度效率高
3.設備自動化控制節約能耗,降低成本
4.標準化流程,規范化處理,提升政府的應急響應能力
5.實時監測、科學預警,保證居民用水安全,保障城市安全
6.統籌全城,科學、合理地分配水資源,提高水務運營管理水平
7.改善水利條件,提升人民生產生活水平
智慧水務建設至少要考慮城市及居民以下幾個方面的需求:飲用水安全的需要、宜居水環境及安全的需要、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城市管理的需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需要,以及城市高效用水的需要、城市雨水利用與防澇的需要、城市污水處理的需要,還有城市水系平衡的需要、城市環境用水的需要、城市水生態保護與水污染防治的需要、城市水環境安全的需要。
智慧水務之供水討論:
觀點碰撞:
智慧化對傳統供水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增收、減支、人性化。是否智慧化,就要看是否具有三個功能,是否經濟上合算,一票否決。
對于水司,增收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先拿到錢才是最重要的。錢在人手,人是用戶,這是重點。
減支是其次,就是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對于水司有時積極性并不很高,因為是國企。老話講:省吃儉用不如拼命掙錢。成本降低有空間限制,掙錢則沒有上限。
人性化包括兩方面:水司員工和水用戶。和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智慧化的重點,因為用戶是人,有人才有一切,有人就有一切。
而智慧供水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線監測,遠程感知。
2、遠傳抄表,在線監控。
3、管網數字化,地理信息。
4、水司、用戶交流信息平臺化。
5、漏損瞬時在線分析,主動檢漏。
6、仿真建模,災害預防。
同時,參照智慧城市,智慧水務也可簡單總結歸納為8個字:感知,互聯,應用,人性。
1、感知:全面透徹的感知,全面、準確、及時地獲取到水務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決策所需要的各類信息。信息感知的渠道可以是物聯網,也可以是正在使用的各類MIS系統,也包含手工填報數據等。
2、互聯: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互聯、部門之間的協作與互聯,系統、設備、網絡等之間的相互連接。
3、應用:基于信息感知和泛在互聯的基礎之上,適用于水務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等工作各類工作。與傳統的MIS系統最大的區別在于此處的應用應努力實現類似于共產主義的“按需分配”。
4、人性:智慧水務的最終目的是將人從繁瑣基礎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做更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最終體現在人性和創新上。這個也是智慧水務的根本所在。
王浩院士在智慧水務論壇上提出:智慧水務總體架構包括智慧水務主動服務體系、智慧水務智能應用體系、智慧水務立體感知體系、智慧水務自動控制體系以及智慧水務支撐保障體系五部分。
智慧水務應該跟智慧城市一樣,需要經過基礎設施建;泛在互聯、服務整合;智慧應用這三個階段。
智慧水務首先要解決的是供水企業與水用戶之間信息交流的智慧化,因為這個環節信息量最大,交流成本最高,很多企業功能因為沒有智慧化而無法開展。
智慧水務的最終目的是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
智慧水務,水司的信息化建設也是智慧水務的一部分,地方水司主導推動,才能使整個水務系統智能化起來。
精彩答疑:
1、什么叫智慧水務?
智慧水務,與智慧城市一樣,有人說面前大多是水務管理的智能化建設,信息收集,數據分析等等。我們碰到的問題是,城市如上海水務集團,他們需要的是如何解決他們管理的水的漏水問題。他們信息化水平已經很高了。陜西水務,主要是統合省內84個縣的水務系統的信息化的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不管叫不叫智慧水務。還是需求導向。看人家需要什么。
2、智慧水務的核心?
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是智慧水務的核心部分。
3、智慧水務的人性化是什么?
人性化:我知道水是怎么來的,還知道怎么用的,可查我用了多少。
4、現在最需要做的是,老百姓在手機上可以直接看到水表瞬時數據,為什么大家都不做?
一個是水司有所保留,另外也是一個需求跟需要的問題。大數據還是處在概念炒作,沒有真正實現大數據化。也有局部在試點。
5、什么是大數據?
用戶的用水信息是大數據;管網的布局也是大數據;水質是大數據;等等。
大數據是意義不在于數據有多少,而是你那它干什么,掙不掙錢,能不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6、DMA系統能否確定漏水位置?
DMA分區計量是一種整體監測可以漏水大區域的方法,需要集合流量計和logger來分析計算MNF(最小夜間流量),DMA分析道管段500米,存在一個有效感知范圍。DMA+GIS對于爆管會多出15-30分鐘反應時間,并且漏水分三種情況,背景漏水,暗漏和明漏, logger不能確定漏水位置,確定漏水位置的只能使用相關儀加人工查漏。 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