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管-端”
“端”,水表可以形成一個智能終端,將數據采集過來,再通過管道(物聯網網絡)將數據傳輸出去,進行分享,上面還有一個云平臺,進行接入。所以中國移動的解決方案是圍繞“云-管-端”來進行設計的。
水表計量行業可能遇到的問題:
1.階梯水價實施難(目前,水表多是機械表和卡表,實現錯峰計價、實時計價比較困難);2.智能巡檢成本高(管線巡檢成本較高,目前多數采用人工手段,或者一些儀器,但是是沒有聯網的,不能實時監控);3.業務創新難突破(水表目前就只有一個計量功能,“互聯網+”的契機下,能不能對終端進行一些改造,實現用戶繳費便捷,管理成本低);4.管理效率成本低難度大。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移動針對智慧水務做了相應的方案措施。總體來講,認為行業發展趨勢可以概括為:軟件平臺數據化、通訊無線化、底層表具全電子化。
表具實現全電子化,才能把信息采集上來。結合通信的無線化,只有無線化,安裝才容易,才能更好地運用。現在有些地區采用485總線傳輸信號,但是實施起來比較麻煩,需要管道鋪設,施工難度大,維護成本大。平臺數據化,數據通過電子化的表具傳上來之后,通過平臺對大數據進行整合應用,產生更多價值。以城市用水管網和數據收集終端為基礎,通過信息通信平臺(中國移動提供),實現整個系統的信息化、物聯化,實現智能化。覆蓋到管網供給和用水的各個環節,實現一體化融合。
為什么是中國移動在做這些?中國移動和水務行業有什么相關性?中國移動把自己定位為中國網絡技術專家。從2002年開始,中國移動就針對重慶鋼鐵集團做了一個全網檢測系統,包含狀態監控。2006年正式成了machine-to-machine的業務中心。到2012年,結合前期技術的積累,中國移動認為這樣一個物聯網環境已經很成熟,正式成了中移物聯網公司,商業化和公司化地去運作這個業務。2012年已經開始進行水務行業的拓展,也有一些成績。
中國移動重點打造了三個方面的場景和能力:
1.通訊模組/終端;2.互聯網的專用網絡:它不同于我們平時打電話的網絡,我們去分析物聯網的另一個特點的時候,發現它的業務需求同打電話是不同的,它是專用的網絡,行業性質的網絡。對網絡的可靠性要求會更高,業務模型也不同。比如手機上網,更多的是一些下行流量,而物聯網抄表中,可能上行流量會比較多。它可以不要求速度,但需要穩定性。3.云的能力:云計算在互聯網領域已經相當成熟,中國移動針對水表行業設計了One-Net物聯網開放平臺。
同時中國移動側重垂直行業整合,依托行業協會,與行業優秀企業進行深入合作,整合產業鏈,結合自身優勢,構建智慧水務解決方案。以“感知”“互聯”“共享”為核心,構建基于“云-管-端”的解決方案。 來源: 環球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