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務集團客服分公司工作人員檢查小區水表總表。
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小區高樓建筑越來越多。這些高層建筑的飲用水基本上都要經過“水廠→市政管網→二次供水設施→用戶家中”幾個環節。若二次供水設施管理不到位、密封不嚴、不定期清洗消毒,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2006年,珠海開全國之先河,由供水部門接手小區內二次供水設施的管理。與其他城市不同,珠海供水部門對二次供水設施的維護管理,一直要管到用戶水表前。也就是說,只要是水表之前的設施出了問題,都可以找供水企業。然而,根據《物權法》,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的產權屬于全體業主,供水部門一直處于“無產權卻要維護管理”的尷尬之中。由于一直以來“責權利”不明,供水企業已不堪重負,亟須外界廣泛關注和重視以及相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
供水企業盼政策支持
2014年珠海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上,致公黨珠海市委提出了一項《關于強化管網建設保障供水安全的建議》,建議由水務集團接收管網資產(包括市政管網、小區管網、二次供水),既方便今后對資產的處置和管理,又可以提取折舊費,為管網改造和維修提供資金。
該《建議》還列舉了供電部門的相關經驗。在珠海,對于小區公共資產,對于已建成的小區供電設施,進行無償移交。小區供電設施移交到供電局管理后,將由電網公司實施統一規劃、維護的專業化管理,此舉可大大提高小區供電可靠性、縮短小區供電故障搶修時間。
2011年5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電網企業接收用戶資產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明確了供電企業接收用戶資產免征企業所得稅,并準予稅前計提折舊的政策,為推進供電企業接收用戶資產提供了稅收政策支持。此舉解決了產權和稅務問題,使得供電企業輕裝上陣。
珠海的供水企業也期盼著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對二次供水設施的“責權利”進行清晰的劃分。
其他城市“建管合一”的經驗
珠海水務集團在2015年走訪了南京、紹興、寧波等江浙城市,調研“住宅小區供水設施建設管理”方面的經驗做法,獲取到不少“建管合一”的經驗。
供水業務部總經理王杭州介紹,其他城市的經驗主要有四點。一是政府針對住宅小區管網建設管理問題出臺相關規章,使供水企業全程介入有規可依。“例如,要求新建小區的供水工程由供水企業承擔建設、核定繳交管網建設配套費、出臺二次供水設施建設技術規程等。”
二是將老舊小區改造與新建小區分開處理。對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的存量老舊小區,由政府出資改造,或者按照政府、居民用戶、供水企業各出一點原則籌集改造資金,分2到3年逐年投入改造,改造后移交供水企業管理維護,政府不再負責。新建小區按照設計規范由物價部門核定按每平方建筑面積收取建設配套費和維護管養費,由供水企業負責建設、維護管理;或開發商與供水企業依據預算協商建設費用,簽訂建設合同。
三是在明確供水企業的供水保障責任前提下,支持供水企業加強工程管理、選用優質管材、提升設計標準,確保市民用上安全優質自來水。
四是供水企業抓好內部規范管理,按照爭取工程全包、嚴把方案設計、過程監督、細化操作程序、落實崗位獎懲的原則,樹立供水企業在住宅小區供水設施建設方面的良好信譽和權威。
王杭州介紹,實現建管合一的城市,供水情況有很大改善。“一是城市供水安全度提高,極少發生自然爆管情況。二是居民用水水質、水壓、水量得到有效保障,提升幸福感。三是管網漏損率極低,像紹興,供水漏損率(供出去的水和收回水費的水量差)低到全年3 .81%,而珠海20 13年為16.8%”。據了解,珠海漏損率最高的小區達到50%左右。
明年兩會繼續推動
2014年珠海兩會期間,致公黨珠海市委員會的一項目提案建議全市供水管網“建管合一”。同年4月,珠海市海洋農漁和水務局給出了《回復》,認為市政配套供水管網強制由政府投資的建議不妥,但是,“小區供水管網由開發商投資,由供水企業承建”的建議很好,該局將參照其他城市先進做法,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最核心的住宅小區供水管網資產歸屬問題,該局表示,住宅小區供水管網資產屬于全體業主共同所有,能否由水務集團接收,應由水務集團與業主協商解決。
王杭州表示,明年的珠海兩會,還會繼續推動“建管合一”。
析因
劣質管材最易導致爆管
小區開發建設使用的管材質量、安裝質量、現場地基、建設時間等情況都有可能成為影響小區供水管網質量的因素。水務集團于2006年全面推進抄表到戶工作,接管主城區小區二次供水設施,對于老舊小區,當使用劣質管材時,就容易出現爆管或者影響水質的問題;對于2000年左右推廣使用PVC管期間使用PVC管的住宅小區,或后期推廣使用的PE管、PPR管的,若使用材質不佳或安裝不規范的,也容易出現爆管或者影響水質的問題。
訪談
難點或是擔心出現壟斷
就供水管網的“建管合一”問題,水務集團供水業務部總經理王杭州接受了訪問。
問:國家層面上,對于城鎮二次供水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有什么樣的政策?
答:2015年2月17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城鎮居民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與管理確保水質安全的通知》(城建[2015]31號),要求解決好城鎮供水“最后一公里”的水質安全問題,鼓勵供水企業實施統建統管;完善落實政策,由各地價格管理部門會同住房城鄉建設(城市供水)主管部門研究制定二次供水設施運行維護收費辦法。
珠海水務集團就呼吁政府完善落實政策,出臺具體辦法。應該鼓勵供水企業去統建統管,還需要反映出全部成本,要把維護費用、折舊費用打進水價。
問:跟我們最近的澳門,在這方面是怎么做的?
答:澳門的水源和水廠處理工藝,與珠海是一樣的,但澳門的自來水是可以直飲的。為什么?因為澳門指定開發商用哪些品牌的供水設施,都要求用最好的材料。澳門的供水企業,對水質的保障只保障紅線范圍外。如果哪里出了問題,就先去監測,紅線分界點以外沒有問題的,就轉給政府或者開發商,因為供水企業只需要負責到小區紅線以外。
問:珠海小區供水管網潛在的問題,為什么接收的時候查不出來?
答: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79號)),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依法對建設工程質量負責。我們作為運行單位參加驗收,管材的質量靠現場驗收難于把關,而且接收的時候都有合格證,我們沒有理由不接收。但是低標準的供水管網有些問題只有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才會暴露出來,對管網質量問題供水企業無法承擔該責任。還有一個問題,在供水管網產權的問題上,業主其實擁有很大的權力,但是珠海的住戶在買樓的時候很少關注供水管網的問題,沒有人幫助監督。
問:有沒有接收很長時間都沒出現問題的小區?這些小區是怎么做到的?
答:有。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早期由水務集團安裝;第二類是2005年后使用較好管材及施工質量較好的住宅小區;第三類是近期按照新的相關標準建設的住宅小區。
問:您認為,現在在珠海推動“建管合一”最大的難點是什么?
答:可能政府最大的擔憂是怕出現壟斷。但是,為什么建設的時候不讓壟斷,維護管理卻要我們供水企業來接收專管呢?嚴格意義上說這種專管不能叫壟斷,應該叫“統建統管”。如果一定要說壟斷,建管合一,對市民、對政府、對企業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為什么不能統建統管?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79號)),建設工程質量責任主要在于建設單位,統建統管是最好的辦法,供水企業建設好以后還要負責維護管理,肯定不會自己坑自己;對用戶來說,供水設施永遠有專業隊伍管理。
問:“建管合一”會觸碰到誰的利益?
答:可能觸碰到一些開發商和工程承包商的利益。但是供水設施在建設成本中只占1%。有擔當、有智慧的開發商,就不會在這個上面省錢。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