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就是南水北調中線水進京一周年的日子。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自來水集團獲悉,今年本市取用的“南水”水量達到5.5億立方米,已占北京城區供水量的七成以上。而一旦南水出現問題,本地水仍可擔起北京供水的重擔。
市自來水集團新聞發言人梁麗介紹,根據用水需求、水廠運行、供水管網水質安全等情況,南水與本地水的配水比例在逐步增加,初期由集團所屬6個水廠每日取用南水70萬立方米,增加到現在7個水廠每日取用200萬立方米,目前南水日取用量已超過北京城區供水量七成以上。其中,全部取用南水的水廠有郭公莊水廠、309水廠、門頭溝城子水廠。北京城區及門頭溝城子地區的用戶均已喝上南水,涉及1100多萬用戶。此外,由于城區主供水管線向通州、大興及昌平部分地區輸水,這些區域的市民也喝上了南水。明年,大興和石景山水廠將動工建設,同時通州、亦莊以及新機場等地的水廠也將陸續上馬。
梁麗指出,引入“南水”后,本市減少了對地下水的開采。今年1―11月,自來水集團地下水的取水量為2.59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減少了約6000萬立方米。同時,“南水”進京,也讓南城部分地區自來水硬度從350-380毫克/升,降至120-130毫克/升。
“‘南水’水質總體合格穩定,應急供水車、供水罐等應急裝置一年來從未啟用。”但梁麗同時透露,今年4月至11月中旬,由于季節和氣溫的變化,南水持續出現了7個多月的高藻現象,水中藻類從初期每升1000多萬個,增加到高峰時的每升3000多萬個,是本地密云水庫常年藻類數量的2-3倍,水中容易產生嗅味。為此,市自來水集團加密了原水水質的監測頻率。接納“南水”的水廠采取了強化預加氯措施,對藻類進行有效滅活,調整水廠混凝劑的投加量,去除水中藻類等懸浮物,調整臭氧投加量,去除水中剩余的藻類,確保供水安全。
梁麗指出,目前本市在進行地下水的壓采、自備井的置換,但這些都將作為戰略水源進行應急備用,以低流量狀態進行運行。一旦南水出現問題,可最大限度地“復用”本地水,保障本市供水。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