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2月4日,天水市城區應急供水工程——成紀新城輸配水供水工程建成運營。當每天新增的2萬方自來水自東向西從麥積水廠輸送到秦州城區時,困擾秦州城區半年之久的供水問題大為緩解。在缺水的日子里,“半夜起來接水”的市民難免心生抱怨,但回望市委、市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單位為供水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就不難發現——為了城區供水,大家一直在努力。
記者 郝勤學
12月4日下午,家住秦州區安民家園小區7樓的周靜正在廚房準備做飯,忽然,廚房的自來水龍頭發出一陣“嘶嘶”聲,緊接著,一股略帶混濁的自來水就從水龍頭中流了出來。看著自來水不一會兒由混變清并不間斷地流出,周靜心里不禁一陣驚喜:“咦,來水了?”
(楊維俊啟動成紀新城輸配水管網供水工程)
水的確來了。當日下午3時,在位于成紀新城的天水市成紀新城輸配水管網供水工程加壓站,市委副書記、市長楊維俊按下供水按鈕,由麥積水廠增調的2萬噸自來水開始每天向秦州輸送。隨著該項供水工程的運行,秦州城區成紀大道、新華路、泰山路、左家場、上庵溝等供水管網末梢及地勢較高區域的供水問題得以有效緩解,居民“再也不用半夜起來接水了”。
“城區目前每天需水量最低約8萬多噸,而此前全市三大供水水源地產水量僅約6萬多噸,這次每天從麥積向秦州增調2萬噸水,可以說對秦州城區供水問題具有極大的緩解作用”。對于成紀新城輸配水供水工程的運行,市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左劍華對記者說。
缺水 今年咋顯得格外缺
半夜接水,對于家住秦州區泰山路潤苑小區四樓的武老師一家人來說,自今年5月份以來已經成為“習慣性動作”。時至今日,在家里的廚房和衛生間還放著七八個大大小小的塑料盆和水桶。
“這些都是為接水而買來的。”武老師告訴記者,他們住的潤苑小區片區自今年5月份白天基本就不能正常供水了。“每天半夜十一二點才就斷斷續續地來了,這時得趕緊接水,接完水才能睡個安穩覺。”武老師說。
“今年家里的太陽能熱水器基本就沒用過,說實話我們這里往年供水也不正常,但今年咋感覺缺水更厲害,一到四五月份白天就基本沒供過水。”家住秦州區安民家園的王女士說。
和武老師、王女士家一樣,今年以來,處于秦州區供水管網末梢及地勢較高的成紀大道、新華路、泰山路、杜家溝、張家溝、上庵溝、王家半坡、羅峪溝、左家場等部分區域的小區、單位和企業嚴重缺水。其中上庵溝、玉泉觀、王家半坡等片區在供水最為短缺的7、8月份,政府只能組織力量為居民送水。
對于今年供水緊張的情況,市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左劍華對記者作了說明。
左劍華說,供水緊張,從大的方面講,我市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城市。多年來,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430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全國400個缺水城市之一。從小的方面講,現有麥積區慕灘和秦州區西十里、南溝河三處水源地都已超期開采,供水能力嚴重萎縮,即使在正常降雨和氣溫條件情況下,三處水源地每天產水量約6.5萬噸左右,而城區需水量每天最低約8萬多噸。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人口的增加,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天水國家級社棠工業園區、二十里鋪工業園區和三陽新區的深度開發,建設天水百萬人口大城市的步伐不斷加快,城區用水量已大幅度增加,我市城區供水形勢越來越嚴峻。尤其是今年入夏以來,6、7、8三個月降雨量極少,8月份雖有降雨,但降雨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6成多,持續干旱高溫的天氣,一方面致使地下水位嚴重下降,水源地產水量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城區居民用水需求量大幅增加,造成秦州區供水管網末梢及地勢較高的成紀大道、新華路、泰山路、杜家溝、張家溝、上庵溝、王家半坡、羅峪溝、左家場等部分區域的小區、單位和企業嚴重缺水。
供水 各部門想方設法努力供
民之所盼,政之所為。
今年以來,面對嚴峻的供水問題,市委、市政府多次安排市建設局和市自來水公司積極應對,采取多種措施緩解城區部分區域缺水問題。“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把城區供水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從根本上緩解城區供水緊缺的問題,最大限度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需求。”市委書記王銳,市委副書記、市長楊維俊在調研供水工程項目和部署城區供水工作時多次強調。同時,一項為緩解秦州城區供水問題而采取的應急供水工程——天水成紀新城輸配水管網供水工程被提上議事日程,并于今年5月份正式啟動實施。
應急供水工程建設需要時間,但保障城區居民用水的需求刻不容緩。記者在市自來水公司了解到,為確保城區居民吃水不出現問題,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上級部門市建設局關于全力保障城區供水的安排,市自來水公司今年以來一是大力宣傳,倡導節約用水、計劃用水。二是強化城市供水設施維修與保養,挖掘供水潛能,全力保障所有供水設施滿負荷運行,不間斷供水。三是優化供水調度方案,對城區供水采取了分南北區域進行調峰減壓,增大秦州城區北側缺水區域水壓,增加水量。四是對城市環衛、綠化、道路灑水等全部采用秦州麥積兩個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停止使用自來水。五是對用水量較大的一些工業企業和洗浴洗車等特殊行業,采取暫時關停和限量供水措施,優先保障生活用水。六是實施應急送水,從市消防隊、68202部隊、天水預備役旅、兩區環衛部門抽調9臺車輛,為嚴重缺水的區域義務送水,全力保障缺水區群眾的需求。
“從7月下旬到9月底,市自來水公司就對秦州區西北部高位區及供水管網末梢的王家半坡、玉泉觀、白家堡子、張家窯、左家場等十一個嚴重缺水的片區居民實行免費集中送水。在63天的送水時間里,共出動送水車輛579臺次、人員996人次,送水15783噸。”市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左劍華說。
12月4日,經過6個多月的建設,天水成紀新城輸配水管網供水工程在有關各方的積極努力下,提前三個月完成建設任務,順利實現供水。該項工程的建設,為嚴重缺水的秦州城區每天新增2萬噸供水量,有效緩解了城區居民用水緊張的局面。
項目 破解城區缺水困局
城區供水問題有效緩解,但市委、市政府為解決城區供水問題的腳步并未停歇。事實上,面對日益顯現的城市缺水問題,市委、市政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努力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天水市城區引洮供水工程供水管道正在施工。)
這是一組數據,或可折射出我市城區缺水的現實和長遠困局:據2013年的數據資料顯示,我市城市生產、生活年總供水量3518萬立方米,日均9.6萬立方米,而現狀是:城區年需水量4964萬立方米,年缺水量1260萬立方米,缺水達25%。另外一個嚴峻的現實是:依據《天水市城市總體規劃》,到2020年市區供水人口將達到80萬人,年需水量為11000萬立方米(137萬立方米/萬人·年);2030年市區供水人口達到100萬人,年需水量為22000萬立方米(220萬立方米/萬人·年)。巨大的供水“缺口”,不僅嚴重影響著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制約著全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危及到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生存。
這是一系列舉措,不難看出市委、市政府為解決城區供水問題而做出的努力:2011年,為解決城市中長期供水而實施的重大基礎性民生工程——總投資26億多元,設計年供水量達6000多萬立方米的天水市曲溪城鄉供水工程進入可研階段;2014年8月,又一項為解決城市中長期供水而實施的民生水利工程——總投資14.82億元,設計年供水量可達5548萬立方米的天水市城區引洮供水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5年9月,為解決城區近水供水而實施的兩個水源地工程——設計日供水量可達2到3萬立方米的高橋頭應急引水樞紐工程和金家河抗旱應急水源工程相繼開工建設;今年5月,為緩解當前秦州城區供水問題而實施的天水市成紀新城輸配水管網供水工程啟動實施。
對于這些項目的建設進展情況,記者在負責項目實施的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曲溪城鄉供水工程涉及的21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完成19個,待剩余3個完成后即可報省發改委審批實施;城區引洮供水工程已于去年8月份開工建設,目前與此相關的所有控制性工程已陸續開工,計劃2017年底完成工程全部建設任務;高橋頭引水樞紐工程于今年9月16日開工,截止12月6日,累計完成土石方開挖7.61萬立方米,樞紐主體澆筑混凝土1847立方米,計劃春節前后建成;金家河應急引水工程,于9月26日開工建設,目前正在進行集流潛壩澆筑和管道安裝階段,計劃年底建成。
“高橋頭應急引水樞紐工程和金家河抗旱應急水源工程按照項目建設計劃明年五一前正式向城區供水,這兩項工程實現供水后將每日向城區供水兩到三萬方,再加上近期已建成的成紀新城輸配水供水工程每天向城區新增兩萬方的供水量,可以說將基本解決三到五年城區的供水問題。等到2017年底引洮供水工程實現供水,以及今后曲溪城鄉供水工程的實施,可以說全市城區供水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將不會出現問題。”市城鄉供水工程管理局一位項目負責人對記者說。
“開源”固然重要 “節流”亦不可缺
我市是一個缺水的城市。相關資料顯示,多年來,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430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5,全省人均水資源量的2/5,是全國400個缺水城市之一。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從近年來的現實情況看,缺水已實實在在地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制約了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危及到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生存。
對于缺水的問題,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著眼現實,立足長遠,千方百計謀劃供水方案,想方設法爭取供水項目,力爭從源頭上解決供水問題。從目前已知的供水項目就有:為緩解當前城區供水問題而建成的天水市成紀新城輸配水管網供水工程;為解決近期城區供水問題而正在建設的高橋頭應急引水樞紐工程和金家河抗旱應急水源工程,為解決中長期城區供水問題而正在建設的引洮供水工程和將要建設的曲溪城鄉供水工程。據說,為長遠著想,從白龍江引水也已列入我市下一步的引水戰略。
然而,和一家人過日子一樣,“開源”固然重要,“節流”亦不可缺。不然,一邊是拼命掙錢,一邊是揮霍無度,那日子必然總是過不前去。城市供水也是一樣,對于缺水的問題,目前市委、市政府已在“開源”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下一步,有關部門單位及廣大市民在“節流”方面也應該積極配合跟進。
實現“節流”,首先要“喚醒”用水單位和廣大市民的節水意識。其實,一個地區水資源無論是否短缺,節約用水都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廣大市民應有的一種美德,何況我市本來就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城市。所以,有關部門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積極倡導節約用水,使廣大用水單位和居民個人都牢固樹立節約用水的意識。同時,用水單位和居民個人要把節約用水的意識變成自覺行動,從建設、生產等具體工作做起,從洗臉、洗澡等日常習慣做起,使節約用水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其次,還要建立相應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近期,市發改委正在研究建立城鎮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讓節約用水的人低價用水,讓浪費水的人高價用水”,就是充分發揮價格機制調節作用來引導社會節約用水、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一項重要制度。為了城市的持續發展,類似這樣的制度還要不斷地建立完善。
再次,要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節水經驗,引進先進節水技術。近年來,面對水資源日趨減少的現狀,很多地方開創了如中水利用等有益的水資源管理經驗,一些發達國家還研發出如節水洗碗機等節水技術。對于這些經驗和技術,我們要結合實際,有選擇地加以學習借鑒并為我所用,有效促進全市節水型社會建設。
“開源”很重要,“節流”不可缺。在水的問題上,只有“開源”“節流”并重,才能迎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明天! 來源:搜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