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堂水庫
![]() |
美麗幸福新村
![]() |
黑潭鄉南鷹村美景 徐劉洋 攝
![]() |
玉湖水利風景區 徐劉洋 攝
進入12月份,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南江縣流壩鄉境內的金臺水庫施工現場,依然熱火朝天,建設者們不畏嚴寒,夜以繼日地作業。
金臺水庫是一個以南江縣城供水、應急備用水源為主、兼顧生態環境用水等綜合利用的民生工程,也是“十二五”期間,南江縣水利發展的一項重要成果。
“十二五”以來,南江縣水務局認真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堅持“大中小微并舉、集雨節灌互補、山堰渠系配套”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水管體制改革,積極探索水利建管新路子,水利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南江縣同步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的水保障。
回望十二五
強力推進骨干水利工程
官房溝水庫是規劃建設的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鄉鎮工業、生活供水的中型水庫,規劃總庫容1298萬m,總投資5.7億元,設計灌溉面積5.5萬畝,并為7個鄉鎮11萬人提供生活用水。目前,已委托省水利院完成了壩址(渠線)選擇、正常蓄水位選擇、施工總布置等三個專題報告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現場咨詢工作。
金臺水庫壩址位于流壩鄉四道河上游約1公里處,是一座以南江縣城供水、應急備用水源為主、兼顧生態環境用水等綜合利用的小(Ⅱ)型水利工程。今年11月19日正式開工建設。
扎實推進民生水利建設
一是高標準推進“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南江縣是第二批和第五批“小農水”重點縣,五年來,共建設各類“小農水”工程2446處,完成投資2.34億元,項目區內呈現出“糧滿倉、魚滿塘、畜禽滿圈、新村連片”的幸福美麗畫卷。2010至2014年連續五年被省水利廳、財政廳績效考評為“優秀”。二是加快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十二五”期間,縣城日供水2萬噸擴建項目和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全面完成。投資1.008億元,建設農村供水工程554處,解決48個鄉鎮18萬農村居民和在校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三是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穩步推進。“十二五”以來,累計整治病險庫37座,完成投資1.74億元,提前完成中省規劃任務。四是加快推進堤防建設。“十二五”期間,已完成了正直鎮恩陽河、高橋鄉神潭河、團結鄉洛坪河防洪治理工程,新建防洪河堤14.19公里,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提升了場鎮的綜合品位。今年,南江遭受“6.28”特大暴雨洪災影響,關壩等鄉鎮防洪堤損毀嚴重,10月底復工建設,預計12月底將主體完工或全面建成。
有序推進水管體制改革
探索“一主兩定三化”之路,即“政府主導搭平臺,確權頒證定主體;分類管理定責任,管護投入多元化、放活經營資本化、以水興業產業化”,入列全國深化小型水務工程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縣、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管護運行機制試點縣。
對全縣9449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明晰了產權,頒發產權證書4080本,對3300處小型水利工程設立了管理單位并落實了管護人員,成立了108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流轉工程120宗,試點工作取得了初步的進展。
展望“十三五”“十二五”已完美收官,未來五年,南江水務如何取得新的更大的發展?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專訪了南江縣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何勇。
記者:南江水務“十三五”規劃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何勇:總體來講,我們要著力打造“四個水利”,建設完善“四大體系”:加快建設工程水利,基本建成重點河流和區域較完善的綜合防洪減災體系;積極推進資源水利,基本建成城鄉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著力構筑民生水利,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管理和運行保障體系;傾力打造生態水利,基本建成生態健康的水環境保護體系。著力提升“六個能力”:防洪保安能力、水資源保障能力、依法行政與依法治水能力、為民服務能力、科學發展能力和應急管理能力。
記者:“十三五”期間,將優先重點建設哪些工程?
何勇:因氣候和地理原因,南江是洪災高發地區,所以,防洪減災工程建設被放在首位。我們擬啟動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庫工程高橋水庫前期工作;擬啟動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發電、灌溉供水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工程和平水庫前期工作;整治夾溪溝、紅星、石仁寺等85座新增病險水庫樞紐;加快推進赤溪、坪河、元潭、關路、關田、下兩、流壩、關門、趕場、黑潭、雙桂等11個鄉鎮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綜合治理沙河、下兩、大河等10個重點集鎮澇區。
第二,是確保群眾飲水安全,加強一批骨干水源工程的建設,開工建設官房溝水庫,新(擴)建柴家溝、匯田河等11座小1型水庫,估算總投資5.5億元,可以重點解決高塔片區、甘溪片區、仁和片區等老旱片近11萬人飲水水源問題。
第三是加強農村水利工程建設,主要是農村飲水安全提質增效工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已成灌區渠系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屆時,可以基本形成覆蓋全縣城鄉的供水骨干工程網絡體系,農村集中供水率達90%。
第四,是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水土保持工程,綜合治理大河等5個小流域水土流失125km;狠抓水資源保護工程,加強重要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完善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預案,提高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實施河湖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建立神潭河水生生物濕地自然保護區,治理總長400余公里的河道,整治145座中小型水庫集雨區污染源,建成玉堂水庫省級水利風景區。
第五,加強城鎮供排水工程建設。計劃投資3億元,新建縣城供水及配水管網工程,新建縣城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工程,新建鄉鎮污水處理廠(站)及排污管網。 來源: 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