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底,為迎接南水進京,“臭河”涼水河基本還清,美景如畫
地下水開采同比減0.95億方 至12月底南水利用量將達8.73億方
北京晨報記者昨天從市水務局獲悉,自去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向北京供水,截至昨天,北京實際利用南水8.4億方,占全市總供水量的22%,預計至12月27日滿一整年后,南水利用量將達8.73億方。南水成為北京重要水源之一后,全市整體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減緩,截至11月底,全市地下水開采量比去年同期減少0.95億方。
地表水同比減2.83億方
南水進京后,本市自來水廠盡最大可能多用南水,減少本地地表水用量,做到“優水優用”。目前,自來水廠利用本地地表水用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83億方。
市水務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年來,截至12月11日,自來水廠用南水量達5.5億方,占總調水量66%,比計劃用水量5.13億方多了0.37億方,占自來水總供水量57%。其中,九廠2.83億方,郭公莊1.27億方,三廠0.54億方,燕化0.73億方,城子0.13億方。自來水廠日最大利用南水量達200萬方,高于原計劃日最大用水量167萬方。第九水廠南水與本地水兌水比例提前五個月突破4:1。
記者了解到,目前南水供水范圍覆蓋中心城、豐臺長辛店、大興北部及門頭溝新城等地區,惠及人口超過1100萬。
整體地下水位降幅減緩
從2005年到去年,本市地下水累計超采量達37.3億方,大部分地區地下水超采嚴重。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南水進京一年來,全市整體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減緩。今年10月與上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下降0.33米;而2014年10月與上年同期相比,地下水位下降1.15米。
該負責人分析,除了今年自然降水比常年偏多、采取節水優先措施等原因外,南水進京后減少了利用地下水,截至11月底,全市地下水開采量比去年同期減少0.95億方;此外,采取了多種措施利用南水回補涵養地下水。
一年來,本市盡力壓采地下水源地取水量。9月初,懷柔應急水源、潮白河綠化水源井及平谷應急水源地每天減采26.5萬方。目前,應急水源地已壓采0.23億方,預計12月底共壓采0.31億方。此外,本市已完成105個單位157眼自備井的置換,日置換水量4.4萬方,置換人口48萬人。
為涵養飲用水水源地,本市利用調蓄工程回補水源地。截至昨天,進京南水為潮白河水源地、懷柔應急水源地、海淀山前地區及稻田水庫回補地下水0.51億方。自8月21日對潮白河水源地進行回補以來,回補區域地下水得到一定補充,回補范圍達24平方公里,地下水位最小回升5.42米,最大回升13.71米,平均回升7.5米。水源八廠水源井地下水位最大回升6.2米,水質良好。
追訪
南水僅能補足年均缺水量
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05年到去年,本市水資源總量逐年下降,供水總量卻每年遞增,水資源總量入不敷出,2008年到去年,從河北四庫應急調水,2005年到去年,地下水累計超采量達37.3億方,大部分地區地下水超采嚴重。按照今年供水總量與上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上升)計算,截至今年底南水進京約8.8億方,僅能補足年均缺水量8.72億方。
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稱,雖然南水進京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京水資源緊缺的局面,但由于北京歷史欠賬太多,加上氣候變化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水資源短缺仍是制約北京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未來還需爭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向北京多輸水,同時按照外調水與本地水結合、常規水與應急水結合,逐步構建“多水源雙水路”的水源保障格局。 來源: 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