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眾關心的動工時間終于塵埃落定。昨日上午,南都記者從廣東省與澳門在珠海召開的粵澳供水會議上獲悉,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工程現已完成施工圖設計和規劃報批手續,全長約15公里,計劃于2016年1月開工,2017年6月完工通水。總投資52750萬元,由澳門全額投資。而呼聲已久的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工程上游工程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也將于2016年4月開工,2018年年底完工通水。
“不僅提升珠澳用水安全,對致力于成為珠江西岸經濟增長極的珠海而言也是一項未雨綢繆的事。”廣東省水利廳廳長林旭鈿表示。
規劃報批已完成
據介紹,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工程分為三大建設部分。第一部分是新建廣昌泵站至掛錠角的輸水管線,管徑D N 20 0 0,管道長度2.577km;第二部分是擴建洪灣泵站一座,輸水規模為20萬㎡/天;第三部分是新建洪灣泵站至澳門離島路氹城區的輸水管線,管徑D N 1600,管道長12.3km,輸水規模同樣是20萬㎡/天。
工程總投資52750萬元,為對澳原水供應專用工程,由澳門全額投資,珠海水務集團以總額包干方式承擔建設任務。
珠海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解釋,經過近幾年共同努力,現已完成施工圖設計和規劃報批手續,計劃今年12月份開展青補、申報施工許可證等工作,2016年1月開工,2017年6月完工通水。
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同樣分為三大建設部分,包括竹銀水庫至平崗泵站隧道長約1 。82km,輸水規模172萬㎡/天;平崗泵站至廣昌泵站D N 2400輸水管道長約21.33km,輸水規模100萬㎡/天;新建廣昌泵站一座,取水規模110萬㎡/天等。工程總投資約85000萬元。此工程為粵澳共用,由粵澳雙方按用水量比例承擔建設費用。現已完成施工圖設計和規劃報批手續,計劃于20 16年4月開工,2018年年底完工通水。
優化供水管線布局
據悉,目前對澳門供應原水有一條DN 1600管道和二條DN 1000管道,但均從竹仙洞引水經珠海拱北進入澳門半島,使澳門的公共供水形成自北向南的輸送模式,輸水管線較長且經過跨海大橋,管線走向單一。并且,澳門半島輸入澳門南部離島路氹城區原水輸水規模只有1.5萬噸/天,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
因此,從澳門供水布局安全性考慮,需另建一條原水通道(即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工程),從橫琴方向直接進入澳門南部離島路氹城區。
“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工程通水后,可使澳門公共供水系統新增由南入澳線路,完善南部供水系統建設,不僅優化了供澳原水管線布局,提高抗風險能力,還能進一步保障澳門供水安全及可持續發展。”澳門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盧頌宇指出。
亮點
將提升咸潮期供水安全
而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能提升咸潮期珠澳供水安全能力。
目前,咸潮期從珠海西部平崗泵站、竹洲頭泵站及竹銀水庫引水管道只有一條DN2400管道,一旦出現爆管,搶修難度大、時間長,將嚴重影響珠澳兩地供水,對粵澳供水存在極大安全隱患,為此,珠澳兩地計劃共同建設平崗——— 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增建一條連接竹銀水庫至廣昌泵站的輸水管線,同時擴建相連的涵洞和泵站等設施,將西部水源安全送往珠海市東部城區和澳門。據珠海供水集團介紹,洪灣、廣昌、平崗將各設一套原水水質監測系統,監測內容包括水溫、PH值、高錳酸鉀等8項指標,兩小時監測一次,以電子通訊的方式與澳門共享溝通。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