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供水調蓄工程明年底正式蓄水實現東江西江雙保障
公明供水調蓄工程位于茅洲河上游的公明、光明辦事處和石巖街道轄區,由公明水庫擴建工程、境外水源連通工程(即鵝頸水庫至公明水庫連通工程)、供水輸配工程(即與石巖水庫聯網工程)組成。
“由于工程建設任務繁重,建設用地面積大、涉及的行政區域多(用地涉及光明新區光明、公明街道,寶安區石巖街道),公明調蓄工程自開工建設以來,一直受征地拆遷等問題困擾,工程進展較緩慢。”公明供水調蓄工程管理處主任曾思遠告訴記者,2014年,深圳市長許勤到調蓄工程現場視察,2015年,市委書記馬興瑞再次對工程建設做出指示,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調蓄工程的規劃、征地問題最終解決。目前,工程建設已步入正軌。
“目前,水庫形象工程已完成90%,6個大壩已經全部建成,11公里的隧洞已經貫通。按計劃,工程將于2016年10月完工,并于2016年年底具備蓄水條件。”曾思遠說,目前深圳的飲用水源基本上是從境外的東江引入,公明調蓄工程投入使用后,深圳將有東江、西江“雙水源”保障供水安全。
曾思遠介紹,公明水庫是目前深圳市最大的戰略儲備型水庫,擔負著寶安區、光明新區各水廠供水及供水調蓄任務,項目總投資10.13億元。水庫建成后,水面面積6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59.7米,正常庫容1.42億立方米,校核洪水位60.58米,總庫容達1.48億立方米,最大壩高54米。除了供水保障功能,建成后的公明調蓄工程還將在涵養水源、保護生態、改善人居環境、拉動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作用。
清林徑引水蓄水工程建設進度近半2017年成深圳“西湖”
清林徑引水調蓄工程位于深圳市龍崗區,是解決深圳中長期缺水的關鍵措施之一,也是全市供水水源的應急儲備中心,肩負著水資源戰略儲備、水資源調度和改善區域供水等重任。該工程完工后,將成為媲美杭州西湖的重要水源地,并將使深圳現有20天的供水保障水平提升至3個月。
據記者了解,和公明供水調蓄工程的遭遇類似,清林徑工程正式開工也比原計劃晚了5年。該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上世紀60年代清林徑水庫建設時征拆和移民安置不徹底,一線水源保護區內仍有不少居民小組住在征拆范圍內。2013年,部分居民小組要求將項目紅線外征轉土地全部征收。在訴求未能得以滿足的情況下,部分居民小組居民開始拒絕配合征拆談判工作,甚至出現阻撓施工現象。
此后,經過多方論證并征求五聯、龍西社區意見,擬對征收紅線外的未征轉土地予以一次性征收,并按照紅線內標準補償,清林徑引水調蓄工程建設才正式上馬。
“目前,清林徑引水蓄水工程總體形象進度完成47.09%,蓄水工程完成30%,輸水工程完成70%,預計將在2017年開始蓄水。”項目工程負責人介紹,工程總投資11.61億元,建成后庫容將達1.86億立方米,成為深圳最大“水缸”。 來源:南方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