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圍繞全市轉型發展大局,把水利列入基礎設施建設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全力推進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步伐。
全市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緊緊抓住全省實施“山西大水網”建設的歷史機遇,以提高全市供水保障能力為目標,以打通提黃通道,建設蓄水工程、延伸供水管網為重點,逐步建立覆蓋全市主要經濟中心區的呂梁供水網絡體系,實現“多源互補、保障應急,豐枯調劑促進發展”的目標。
積極利用黃河水。積極推進黃河磧口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盡快建設中部引黃工程,全面實施沿黃灌溉工程,新建沿黃灌溉工程100處。到今年底,爭取使黃河磧口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作啟動,中部引黃主干工程基本建成通水,支線配套工程開工建設,沿黃提灌工程基本建成,新增灌溉面積70萬畝。實現提引黃河水3億立方米的目標。
加大地表水利用。在續建柏葉口水庫、建設龍門供水工程,完建千年水庫的基礎上,新建石樓坪底水庫、柳林高紅水庫、交城魏家溝水庫、興縣陽灣則水庫、交口田莊水庫、臨縣松峪水庫、交口南河水庫、方山峪口溝水庫等8座小型水庫。通過以上項目的實施,我市地表水開發利用率要達到中等開發利用程度,由目前的2.7億立方米增加到6億立方米,供水結構實現由地下水占60%轉變為地表水占60%。積極構建呂梁供水網。依托中部引黃工程,配套建設興縣、臨縣、柳林、離石、中陽、交口、石樓、汾陽、孝義九個縣(市、區)的供水支線工程;利用橫泉水庫水源建設方山供水網;利用文峪河、柏葉口水庫水源,通過引文入川、龍門供水工程建設文水、交城供水網;利用汾河水庫水源,建設引汾入嵐供水工程,在全市范圍內形成縱橫交錯、覆蓋全市主要經濟區的呂梁供水網。在構建呂梁供水網的基礎上,再建設興縣工業園區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工程、柳林高紅工業園區供水工程、臨縣三交工業供水工程、陽坡供水工程、橫泉水庫供水工程、千年水庫供水等工程,使全市的年供水能力增加到8.85億立方米(其中工業用水4億立方米/年,城市生活及生態用水0.75億立方米/年,農業灌溉用水3.5億立方米/年,農村生活用水0.6億立方米/年,供水能力凈增4億立方米/年。 來源: 呂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