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屆全國高等學校給排水工程專業在校生科技成果展示會上,參展作品受到追捧。
昨日,第十一屆深港珠澳供水界學術交流會在深圳舉行,來自深圳、香港、珠海、澳門及內地供水界30家單位300名代表就供水管網與客戶管理、智慧水務與水務管理、水廠工藝與水質檢測等主題展開討論。深圳水務集團董事長韓德宏在現場演講中表示,水務集團將推進供水集約化,力爭在更多片區內建成直飲水小區。
深圳將提高全市抄表到戶率
本次交流會的主題定為“水安全、水保障、水品質”。首屆“深港珠澳供水界學術交流會”于1996年1月在深圳舉行,發起人為深圳招商局蛇口工業區供水公司、深圳自來水有限公司、英國特許水務與環境管理學會香港分會、香港水務署和香港水務與環境管理學會、珠海市供水總公司、澳門自來水有限公司。此后,該交流會每兩年由深、港、珠、澳四地水司輪流承辦。
該交流會不僅代表了國內水處理科技發展的前沿,還帶動內陸地區供水界水處理科技發展的進步,促進了四地供水界水處理技術的創新、供水管理與服務水平的提升。同時,它以嚴謹的學術交流會風、輕松愉快的互動環節、活躍融洽的聯誼氛圍吸引了珠江兩岸和內地供水界的同仁積極參與。
韓德宏在主題演講中透示,深圳將爭取提高全市的抄表到戶率,促進抄表到戶工作的進程,提高供水服務質量。 珠海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建平對深圳推廣優質直飲水表示贊賞,稱將積極響應及借鑒。
香港水務署署長林天星演講時介紹,香港水務署每天提供260萬立方米飲用水。香港境內大部分住宅、商業及工業大廈一般均使用海水沖廁,水務署也通過海水化淡、循環再用和雨水收集等方法,開拓新水源并監督有關發展。水務署在全港設有14所實驗室,負責檢查及控制供水水質,并定期派員從原水、凈化水及客戶水龍頭抽取樣本,進行化學細菌學、生物學及輻射學等多項化驗,以確保衛生水平。
治水“神器”讓人大開眼界
結合“第十一屆深港珠澳供水界學術交流會”,首屆全國高等學校給排水工程專業在校生科技成果展示會14日在會展中心舉行。在展示現場,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數十所國內高校水務相關專業的在校生以圖文、實物形式展示各類成果。哈爾濱工業大學選送的“用于生物增強活性炭工藝去除低溫水源水中氨氮的異氧硝化菌劑”、清華大學選送的“未來水廠設計”等30多個項目及論文以其精巧的構思和良好的可行性,獲得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并獲獎。
“未來水廠” 方案的研發成員之一李昂告訴記者,這個呈螺旋形上升的透明水廠通過細菌和藻類的作用來凈化污水,使污水達標排放,減少污泥產量。此外,藻類受到污水滋養,還能用于提取油脂和糖蛋白等產品。“未來水廠方案對20年甚至是50年后的污水處理方式進行了設想,非常不錯。”對于此次展出的高科技展品,深圳水務集團總工程師張金松評價道,關于治水的科技研究一方面需要腳踏實地,立足于現實來構想,另一方面也需要高校人才具有前瞻性,推動治水科技的不斷創新。
據了解,評選委員會從183件參展作品中評選出最佳產品獎、最佳方案獎、最佳專利獎、最佳論文獎,并設立金獎4名,銀獎8名,銅獎20名。上述的給水管網監測系統以及“未來水廠”方案分別獲得最佳產品獎銅獎和最佳方案獎銀獎。 來源:搜狐新聞